台美關稅談判 政院再提台灣模式
台美關稅談判持續推進,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表示,雙方目前正進行最後的文件交換,希望盡快達成協議。卓榮泰強調,談判架構一直是以「我們所提出的台灣模式,來作為談判的基礎」。針對外界傳聞美方要求台灣投資規模「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行政院表示,「台灣模式」無法與日韓的鉅額投資直接類比。
行政院表示,台美雙方在完成第五輪實體磋商及視訊會議後,雙方團隊正進行書面文件的交換討論,針對未來的協議先凝聚共識,目標是在月底前敲定協定,盡速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的貿易協定。
對美投資以企業自主規劃為主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進一步詳細說明,「台灣模式」的核心有三大支柱,與日、韓、歐盟模式不同,主要以企業自主規劃為主體:
- 企業自主規劃投資:由台灣國內的廠商、產業,基於國際布局考量,自主規劃赴美國投資,以貼近客戶、增加競爭力。
- 政府提供金融信保支持:政府會對廠商的自主投資做金融融資保證。
- G2G共同開發聚落:雙方政府將針對未來產業園區的設置,加強基礎設施與行政支援,提升投資與營運便利性,共同開發產業聚落,並為台灣赴美企業爭取更有利的投資環境與條件,協助產業布局美國。
因此,行政院強調,「台灣模式」與日韓鉅額投資模式無法直接類比。該方案當時也獲得美方正面回應。李慧芝表示,台灣談判團隊正以「台灣模式」與美方洽談合作,並積極爭取多項關稅最優惠待遇,以利產業發展。爭取項目包括調降美方已實施的對等關稅,且不疊加原MFN(最惠國待遇)稅率。此外,由於232條款不只影響半導體,還影響其衍生產品,希望在232條款等其他關稅領域也獲得最優惠待遇。
央行:外匯存底視市場供需而定
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方對台灣的投資規模要求介於韓國與日本(韓國的3,500億美元、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對此,卓榮泰強調,現在有些外界的訊息,「未經任何證實」,但是都不會影響台美雙方目前在進行的談判內容跟進度。
對於傳聞中的鉅額投資可能影響台灣經濟,國民黨立委賴士葆13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高度關切,詢問若投資額達3千億美元(約新台幣10兆元)以上,是否會動用到外匯存底。
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回應,台美關稅談判尚未定案,細節尚不明朗。他指出,外匯存底是由央行負責保管與應用,其規模是否受影響,必須視兩大因素:一是央行是否有對外匯市場進行調節;二是外匯市場的供需狀況。嚴宗大解釋,如果廠商投資美國需要用新台幣換取美元時,若有需要央行出手調節,外匯存底就會受到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