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監控延伸 退休也要被「保密審查」
中共國家安全部自今年初以來頻繁通報間諜案件,近期通報指有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在退休後仍洩密、向境外出賣情報,顯示當局正將保密管理延伸至退休群體。據初步統計,截至11月10日,2025年已公開至少12起同類案例。
11月9日,中共國安部透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指出,近年來涉密單位退休人員失、洩密事件時有發生,提醒民眾「保密無小事」,即便離開職位仍要「時刻繃緊保密這根弦」。通報中列舉多種常見心態,包括「我只是把文件帶回家整理,怎麼就洩密了」及「退休多年,這些舊資料早沒用了,誰還會管」。國安部稱,這些「危險的思想誤區」正是洩密風險的溫床。
通報提及,一名涉密單位退休人員程某,為協助子女辦理留學簽證,主動與境外間諜情報機構聯繫,多次提供絕密級與機密級的國家祕密。據通報,程某最終被法院以間諜罪判處有期徒刑並剝奪政治權利。該案被視為今年以來涉密人員向境外出賣情報的典型案例之一。
一名曾在中央部門任職的退休公務員李先生對記者說,部分涉密職位人員離開體制後仍保留過去的資料與聯絡圈,「很多人覺得文件放家裡沒事,沒人知道這是違規。現在的審查越來越嚴,哪怕是舊資料也屬於涉密範圍。」
李先生還說,公檢法系統的處級幹部退休三年內不得出境,局級幹部五年,「部級領導或軍隊少將級離休幹部,八年內不得申請出境,八年後也不會讓你出境。如果說去美國看孫子,那絕對不行。」
他指出,這些規定在實際操作中比文件規範更嚴,「到了基層執行的時候,比文件規定的有過之無不及,許多曾接觸涉密工作的退休人員仍受到持續監控與審查。」
另一位曾在地方國企任職、熟悉安全審查制度的受訪者王女士對記者說,退休後的審查程序近年顯著增多。「以前只要填個申請就能出境,現在要經單位、主管部門、再報市國安審核,很多人乾脆放棄。哪怕是探親理由,也常被要求提供詳細行程、聯繫人與資金來源。」 她說,這種延伸至退休階段的管理,實際上形成了「終身保密責任制度」,包括通訊監控與定期審核。
學者:離職監管已常態化
中國一名公共政策研究學者劉明(化名)對記者說:「國安部門近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防止涉密資料流出體制外。退休人員因與外部接觸頻繁,被視為潛在風險群體,顯示當局正制度化離職監管。」
自2025年1月至11月10日,國安部至少已公開12起涉及洩密與間諜活動的案例,涵蓋境外情報滲透、科技監控、自媒體資訊炒作及涉密人員違規等多個領域,顯示該部門對社會輿論與資訊安全的監管正持續強化,其內容範圍已由在職人員逐步延伸至企業員工、學術群體、網路用戶與退休人員。
學者分析指出,這類案件的密集公開屬於中共「國家安全宣傳體系化」的一部分,顯示當局正將保密管理納入社會治理的常態化範圍。雖然通報案例多為個別事件,但傳遞出官方在處理涉密與資訊安全問題上的高壓姿態,並以此塑造全民「保密自覺」的政治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