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協議仍存變數 無人機產業恐首當其衝
「川習會」落幕後,美中達成關稅與稀土管制的休戰協議。不過立法委員牛煦庭7日表示,美中雙方對稀土管制停火存在認知落差,能否簽訂協議仍存在變數,政府應作好最壞打算的準備,台灣「五大信賴產業」將面臨衝擊,尤其無人機產業將首當其衝。
立法院院會7日繼續進行施政總質詢。立委牛煦庭表示,美國對外推動具有單邊主義色彩的「對等關稅」談判,並對超過百國實施關稅調整,目標是調整貿易逆差。但目前美國內部的局勢並不明朗,川普政府的政策在參議院遭到51比47票否決,最終結果仍待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美國內部的政治變數,將直接影響台美談判成果」,牛煦庭警告,行政院不能僅以「止損」為目標,更應該針對美國國會與最高法院的動態變化進行兵棋推演,提出不同情境下的因應方案,包括是否加速談判、延後決策或預作最壞打算。
中共延後稀土出口暗藏戰略
另外,對於「川習會」後,中共宣布延後稀土出口管制1年,牛煦庭表示,中共雖宣布延後稀土出口管制,但並非真正取消,中共商務部同時擴編「產業安全與進出口管制局」人力,顯示北京有意將稀土政策制度化,成為長期戰略手段;反觀白宮公布的版本則提到,4月與10月的管制都會解除。
他表示,美中雙方對稀土管制休戰存在「認知」落差,意味著協議仍充滿不確定性。即使兩位領導人表面上互動良好,協議最後能否簽成仍然是未知數,他自己是不太樂觀。
「這是標準的單邊主義手法,透過經濟管制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他警告,政府不能再抱持「會談和緩」的幻想,而應對稀土供應持續中斷的情境做好準備。
政府應建立戰略儲備制度
牛煦庭進一步提醒,稀土出口管制對台灣「五大信賴產業」(半導體、AI、軍工、安控、次世代通訊)衝擊廣泛,台灣無論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進口稀土,難保不會面臨「長臂管轄」的範圍。尤其無人機產業將首當其衝。
牛煦庭強調,政府主張要打造「非紅供應鏈」,軍工產業也包括在內,但相關材料無法迴避「紅色稀土」的問題,呼籲經濟部應盤點全國產業稀土存量,建立戰略儲備制度。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台灣的電子業肯定有能力讓無人機全部自製,只是訂單沒那麼大,投產會不符合經濟效益;至於稀土部分,目前美國、澳洲等國,已經重新開採稀土,這些原料在全球範圍並沒有那麼稀缺,只是精煉過程要用到強酸,西方國家重視環境保護,所以不太願意生產。
至於台灣方面,龔明鑫表示,政府已經啟動稀土回收計畫,工研院已經具備公斤級的提煉能力,預計要在2030年前達到國內1/3稀土自給率。
不過牛煦庭認為,國內產業每年稀土剛性需求約1,500公斤,政府要在2030年靠回收達到年產500公斤的稀土,難度非常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