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提煉回收 工研院2026年技轉
中共日前管制稀土出口,使美中關係再度緊張,雖然情勢在川習會後好轉,但各國也更加重視稀土供應鏈的穩定性,台灣在稀土供應鏈也應有所布局。工研院表示,台灣應優先鎖定本土淨零需要與產業前景看好的無人機、機器人、電動車馬達等使用的稀土提煉及回收技術。
美國總統川普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與中共黨魁習近平舉行雙邊會談後表示,已消除稀土供應的「障礙」,達成為期一年的可延展協議。
據中央社報導,針對稀土對台灣產業發展的應用,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組長曹申表示,一般產業應用的稀土元素有15個,加上兩個常與稀土伴生的元素,共17個歸類為輕重稀土族的化學元素。
目前工研院主要針對產業需求最高的釹與鏑兩種稀土元素進行相關提煉與精煉技術研發,已規劃2026年啟動技術移轉給民間產業,希望建立國內可自主生產的永磁合金,提升國內稀土自給率,韌化磁材供應能量。
媒體經常提到稀土禁令可能影響半導體產業,曹申解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稀土風險實際上遠低於電動(機)車以及馬達或需轉動電機件等相關產業。
工研院說,台灣研發稀土與永磁合金原材料技術鏈的最大挑戰仍是「環保、能耗、成本」的系統性平衡,研發團隊將材化所以往深耕半導體與光電業累積的廢酸、廢水循環與減廢技術導入稀土提煉流程,藉此降低排放並提升化學藥劑的回收使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