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圖出版歷程特展 從靈感到紙本的奇幻旅程
(大紀元記者賴友容臺灣臺南報導)一本書,從作者腦中的靈感,到讀者手中的紙本,中間究竟歷經多少道工序?帶著好奇心一起來臺南市立圖書總館探索一本書從無到有的奇妙歷程。
南市圖邀「獨立出版聯盟」策劃「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於6日在新總館1樓展覽廳登場。展覽以出版流程為主題,帶領民眾深入探索一本書從無到有的奇妙歷程,認識出版產業背後的專業與心血,展期至12月28日,一同走進書籍誕生的世界,挖掘文字化為書頁的祕密吧。
南市圖表示,特展共規劃五大展區,分別為發想階段、編輯階段、設計階段、印刷階段與上市階段,循著出版流程層層推進。現場展出作家手稿、編輯筆記、封面設計草圖、印刷打樣及成品書等豐富展件,讓觀眾以視覺化方式理解一本書從草稿到成品的全貌。
策展團隊亦引用作家陳夏民著作《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中的文字,重新詮釋出版人的真實心境,使觀眾在閱讀之間,更貼近創作者與出版團隊的情感溫度。
另外,為讓觀眾更深入理解出版歷程,展覽期間規劃了兩場延伸講座。首先於11月29日(六)舉行「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展覽導讀座談會」,將邀獨立出版聯盟秘書長劉霽與策展人林峰毅對談,從出版人的角度解析書籍誕生的過程,並分享將出版經驗轉化為展覽策劃的思維。
第二場講座「鄭南榕的機智雜誌社生活!關於怎麼做雜誌、也關於百分百言論自由」將於12月13日(六)登場,由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與哲學作家朱家安主講,一起回顧1980年代《自由時代》雜誌的出版歷程,並從當代視角探討言論自由的意義與界線,帶領讀者重新思考出版精神與社會價值的連結。
講座結束後,兩位講者也將分別帶領現場導覽,讓參與者親身感受書籍誕生的軌跡。
策展團隊則介紹說:「一本書的誕生,就像是一場無中生有的冒險。」從靈感發想、編輯討論、設計排版到最終印刷上市,每個環節都凝聚眾多專業者的心血;至於展區除靜態展示外,亦以影音素材呈現創作與製作現場的氛圍,讓觀眾彷彿親臨其境,看見文字如何化為可被閱讀與收藏的實體書籍。所以,不論是暢銷小說、文學散文,或是一份小誌出版物,其背後都蘊含出版團隊的創意與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