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水庫爛泥拍出天價
黑龍江依安縣兩座水庫的淤泥,近日竟拍賣出8.3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7億元)天價,得標者竟是在拍賣前才成立13天、註冊資本僅27億元的國資企業,業內人士認為,這場交易的背後隱藏的是另一齣全民買單的資本遊戲。
疑地方政府藉此套取銀行資金
據黑龍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資訊,依安縣於10月23日舉行拍賣會,標的為上游水庫與躍進水庫的20年淤泥處置權。拍賣結果顯示,中標價格高達8.39億元,折合每立方公尺淤泥約76元。依安縣自然資源局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是「探索資源資產化路徑,助力綠色經濟發展」。地方媒體更形容其為「點泥成金」的生態創新。
然而,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網友卻紛紛質疑:「一灘爛泥怎麼值8個億元?」、「地方政府拍賣爛泥,然後新註冊國企來買爛泥,買完爛泥用爛泥貸款,貸款用來交給政府付爛泥的錢,然後這個新註冊的公司破產。地方政府的債務,就變成公司債務,合法的走破產流程,把爛泥給銀行就行了」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得標的齊齊哈爾澤源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註冊於2025年10月10日,註冊資本2.7億元,為國有獨資企業。從成立至得標,僅相隔13天。目前尚未有資訊顯示該公司已實繳2.7億註冊資本,其公司股東為齊齊哈爾市屬國資平台,但主要營業項目並無環保處置或水庫治理經驗。有評論指出,該企業更像是為此次拍賣專門設立的「融資殼公司」。
中國博主「細雨中的呼喊」發文指出,表面看無人受損,實則是全民買單。這是一場地方政府借「三資三化」套取銀行資金的遊戲。今天的狂歡,終將由納稅人、環境與社會成本來買單。
中共「三資三化」政策具象化
據媒體報導,湖北、安徽、吉林三省都在密集推進國有「三資」(資源、資產、資金)改革,中共目前還推行「三資」改革,即「一切國有資源盡可能資產化、一切國有資產盡可能證券化、一切國有資金盡可能槓桿化」。
筆名「黑企鵝」在知乎網站發表〈東北這回終於走在全國前面了〉一文指出,那些過去被視為「包袱」的國有資源,比如水庫淤泥、山林、資料,透過一番「價值核算」和「科技賦能」,搖身一變成可以評估、可以交易、可以抵押的優質資產。然後,國企下場,高價拍得。隨後,地方政府活絡了資源,增加了財政收入;國企獲得了資產和專案,還能拿到低息貸款;銀行完成了綠色金融的KPI。
東方紅水庫專案停滯 貸款成謎
黑龍江依安水庫事件並非孤例。2023年,黑龍江鐵力市東方紅水庫145萬立方公尺淤泥的5年處置權,以6,103萬元拍出。得標企業同樣通過抵押「處置權」取得銀行貸款。一年後,當地媒體發現,專案幾乎停滯,貸款資金流向不明。有業內人士直言:「這類專案往往缺乏真實收益,只是債務騰挪。地方帳面漂亮,但實質風險並未消失。」
中國自媒體總結,過去幾年,地方政府缺錢,就賣地、賣未來收費權(如停車場、景區經營權)來「寅吃卯糧」。如今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地方債務高企,當局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口,「三資三化」政策,現已成為中共地方政府新的生財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