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景氣低迷 逾1/3企業計畫裁員

安世生產的基礎晶片大量應用於汽車電子系統。圖為浙江寧波的汽車工廠,非新聞當事人。(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安世生產的基礎晶片大量應用於汽車電子系統。圖為浙江寧波的汽車工廠,非新聞當事人。(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

德國經濟持續陷入低迷,企業信心疲軟。法國媒體3日報導,德國經濟研究所(IW)對2千家企業調查,超過1/3企業計畫於明年裁員或縮減投資。有分析指出,德國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與供應鏈,使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在全球貿易動盪中更加脆弱。

法國《世界報》報導,調查顯示36%的德國公司打算明年縮編,僅18%擴充人力,勞動市場信心顯著下降。工業部門更嚴峻,高達41%的製造業企業計畫裁員,僅14%打算招人。德國經濟研究所指出,出口疲軟、能源成本高與監管負擔,正侵蝕企業競爭力。

路透社指出,德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維持零成長,第二季則萎縮0.3%,主因全球需求疲軟與美國關稅施壓。雖然企業設備投資略增,暫避技術性衰退,但經濟動能依舊不足。德國政府預測明年GDP僅成長1.3%,主要仰賴基礎建設、氣候與國防支出。

除成本與政策挑戰外,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也成為結構性隱憂。《德國之聲》引述《世界報》評論指出,德國工業對中國原料與製造的依賴已達「極度危險」程度。

報導分析,美國總統川普早在第一任期就批評中共違反公平交易,如今已獲證實。中國產品湧入德國市場,但同時中國在海外設廠、自行生產汽車與機械,使德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愈發困難。

報導說,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並非好消息。產業人士警告,長期依賴單一市場將削弱經濟韌性,影響電動車、機械及化工等核心產業。如何建立關鍵產品儲備、擺脫中國依賴並發展替代貿易,已成當務之急。

此外,北京近年利用供應鏈壟斷作為地緣政治工具。例如安世半導體(Nexperia)部分晶片封裝受限於中國出口管制,恐致德國汽車生產線中斷。報導認為,這種依賴關係正「吞噬德國的繁榮」。◇

延伸閱讀
美2年內確保稀土替代來源
2025年11月02日 | 1天前
科技業者:AI是真實生物
2025年10月21日 | 14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