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敬:AI需聰明又節能 智慧科技也應永續
                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10月30日出席「2025智慧永續城市國際論壇」,以「從能耗到能效AI時代的永續思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說,人工智慧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正在成為能源消耗與碳排放的新挑戰。他提醒,AI的本質是「用電做出來的大腦」,人類在享受技術進步時必須思考其對環境的代價,強調「智慧永續城市」的核心,是在創新與節能之間找到平衡。
林宜敬以簡明方式解析AI運作機制,指出AI的原理源自對人腦神經元的模擬,透過大量連結與學習形成「類神經網路」。不同的是,人類腦容量約有100兆個連結,而現今大型AI模型如ChatGPT或Gemini已達到1至2兆連結,且仍以每年10倍至100倍的速度成長。
他指出,這樣的「人工大腦」需要龐大能量支撐,目前美國約有0.13%的國家能源投入AI,中國為0.05%,歐盟與日本約0.075%。若依照趨勢推算,到2031年,人類約5%至6%的能源將耗費在AI運算與資料中心上,「相當於人類整個文明把5%的能量都用在『AI思考』」。
技術無法停止 但必須掌握方向林宜敬引用「AI教父」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與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歷史對照,指出AI的發展就像當年的核武,「沒有人能擋得住它」。辛頓曾呼籲各國暫停開發高階AI,暫時沒成功,「因為這是新一輪的冷戰,美國不做,中國也會做。」
他強調:「誰掌握AI,誰就掌握未來。」因此,關鍵在於如何讓AI在自由、民主與開放的體制下發展,「我們要確保AI走在對的軌道上,成為助力而不是災難。」
談到永續解方,林宜敬提出三項具體方向。首先是「數位化本身就是節能減碳」,他舉例,線上會議取代出差、遠距上班減少通勤,都是具體減碳行動。其次是「提升軟硬體效率」,他指出這不需政府強制,業界自然會因成本與效能考量而投入改善。第三則是「利用數位科技成為監管與決策工具」,例如總統盃黑客松就以「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協助節能減碳」為主題,鼓勵公部門與民間團隊共創智慧解方。
林宜敬表示,AI與科技的發展不能只看「聰明」,更要問「是否永續」,「智慧科技若要真正造福人類,終究得回到節能減碳這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