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蒸煮場設焚化廠旁 農業部、環境部皆贊同
因應非洲豬瘟防疫措施,政府宣布禁用廚餘餵養豬隻,廚餘去化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建議,可將廚餘共同蒸煮設施設於焚化爐旁,既能利用熱能、也可解決土地問題。農業部與環境部皆表示贊同,不過,豬農可能會對廚餘從焚化廠出來「感覺不乾淨」,因此仍需溝通。
根據環境部統計,全國每日廚餘總量約2‚115公噸、每年約77.2萬公噸。為確保廚餘蒸煮安全及減少稽查人力負擔,農業部2022年修訂相關作業要點,增設「養豬濕式原料共同蒸煮處理場所」制度,目前僅苗栗縣全順環保有限公司通過審查,並自2024年1月起營運,每日處理量約392公噸。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於立法院質詢時表示,環境部原本規劃在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彰化縣、屏東縣設置廚餘共同蒸煮場,預計2026年處理量能可達每日2,600公噸,但目前僅有苗栗一處營運,質疑政策推動進度緩慢。
農業部長陳駿季回應,目前有4縣市共9案正在申請,其中屏東6案已有4案獲同意、2案審查中。推動困難主因為民眾將蒸煮場視為「鄰避設施」,因此仍需要溝通,其次,很多豬農認為自行蒸煮才安全,農業部將持續輔導廚餘豬農轉型,鼓勵參與共同蒸煮計畫。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則認為,廚餘處理無論是堆肥或掩埋,可能都還是會有異味,對民眾來說都是嫌惡設施,建議可將共同蒸煮設施與焚化爐併設,也可解決土地問題,一舉多得。
對此,彭啓明表示贊同,不過他也擔心,豬農可能會對廚餘從焚化廠出來「感覺不乾淨」,因此需要再評估、溝通。陳駿季則說,適度透過焚化廠的熱能帶動,可減少蒸煮能源消耗,但一定要豬農願意,因此會持續溝通。
據了解,我國廚餘蒸煮申報系統於2019年建置完成,廚餘養豬場每月須上傳廚餘蒸煮照片,根據環境部報告,近一年來,435家廚餘養豬場中,申報率達90%以上者占82.3%,仍有6.2%未達60%。對於申報率偏低者,環境部表示將加強稽查,並研議全面裝設溫度探針與監視器,以即時監控蒸煮狀況、提升管理效率。
台中停用9處廚餘掩埋場
為防堵非洲豬瘟疫情擴散,全國暫停廚餘養豬,廚餘處理成為焦點。台中市將自今(30)日起停用9處廚餘掩埋場。環境部表示,無論焚化或掩埋,皆為緊急狀況下可採行方式,但仍須遵守相關指引,若台中處理量能不足,中央可協助調度。
因應中央禁令,台中市環保局緊急調度多處掩埋場堆置廚餘,但有市議員發現廚餘被直接倒入坑洞露天堆放,引發爭議。中市府宣布,自10月30日起除文山、沙鹿、后里3場外,其餘9處已完成階段性防疫任務,將停止掩埋廚餘。
對於相關爭議,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已透過縣市環保局長會議協調各地狀況。若台中處理量能不足,已請同仁了解是否需要中央協助,以加強跨區調度機制。
環境部次長沈志修補充,廚餘無法暫存、處理較家戶垃圾困難,因此可先將廚餘瀝乾後送焚化爐,與垃圾混燒作為緊急處理選項。垃圾可打包暫存,較不易造成環境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