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重災區 專家:傳產或臨併購潮

受疊加關稅影響,加劇台灣汽車零件與日韓、東南亞的激烈競爭。圖為汽車零組件示意圖。(Richard A. Brooks/AFP via Getty Images)
受疊加關稅影響,加劇台灣汽車零件與日韓、東南亞的激烈競爭。圖為汽車零組件示意圖。(Richard A. Brooks/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中經院近期上修台灣經濟成長率至5.45%,反映高科技出口榮景,但專家示警,在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下,傳統產業已成為重災區,業者除積極開拓替代市場,不排除將迎來一波併購潮,以因應衝擊。至於台美關稅談判,恐因10月底召開的「川習會」而延後,關稅稅率恐難在今年底前拍板定案。

財政部公布台灣前9月出口高達4,526.8億美元、年增29.7%,距離台灣2022年全年出口歷史最高點的4,794.2億美元,僅差約268億美元,預估今年10月將改寫出口新紀錄。中經院也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在半導體需求暢旺下,上修至5.45%。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對《大紀元》表示,觀察今年前三季出口,資通訊產品年增超過70%,電子零組件年增率也逾25%,貢獻幾乎全是來自AI供應鏈。他說,這些企業都具規模經濟,也能在美國設廠投資,受到美國對等關稅、232條款調查影響有限,「反而傳產成為了受害者」。

邱達生進一步分析,美方對等關稅主要基於台灣龐大的貿易順差,今年AI需求持續擴大順差,他認為即便政府與美方磋商,20%疊加關稅也很難降下來,導致「高科技賺的順差,卻由傳產來承接壓力」,機械、工具機、水五金、扣件等產業將首當其衝。

針對傳產困境,邱達生指出,目前傳統產業輸美平均關稅從3.5%增至23.5%,已大幅壓縮企業毛利,即使台美談判後續讓稅率降至與日韓相當的15%,也不代表壓力能完全解除。

他舉例,台灣許多紡織廠替運動品牌Nike代工製布,客戶可能要求台灣廠商降低報價、分攤關稅衝擊,讓台商陷入「接單薄利或虧損,但不接恐丟客戶」的難題,這也是很多中小製造業面臨的困境與縮影。

邱達生認為,傳產預期將積極開拓墨西哥、東協等替代市場,至於台美關稅,因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預計10月底會晤中共黨魁習近平的「川習會」影響,台灣對等關稅稅率恐怕無法在今年內出爐,需待美中談判有階段性進度。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資料照。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資料照。(台經院提供)

專家籲企業赴美插旗找出路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中國產品傾銷等因素夾擊,台灣傳統產業生存不易。台灣永續供應協會(TASS)理事長賴樹鑫接受《大紀元》採訪指出,傳產多年受限於代工思維,應盡速創新、轉型與突破,才能有一線生機。近期放無薪假的廠商越來越多,不排除台灣傳產將面臨一波併購潮。

近年中國以低價策略大量出口鋼鐵、螺絲、工具機、紡織等產品,對全球市場形成價格壓力,也衝擊台灣中小製造業。賴樹鑫表示,中國部分產品價格甚至低於原料成本,以傾銷手法搶占市場份額,使台灣廠商在競爭接單時被迫降價求生,利潤空間日益壓縮,成為傳統產業的長期挑戰。

賴樹鑫認為,短期來看,台中已經有部分傳產二代、三代,開始利用人工智慧(AI)導入設計與製造流程,成功擺脫低價代工的惡性競爭。長期來看,台灣必須打造更多具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搶攻全球市場。他說,「荷蘭人口只有台灣2/3,卻能發展數百個國際知名品牌,值得台灣借鑑」。

同時,美國也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賴樹鑫認為,日本數十年來在美國各州布局,不乏機械、工具機、化學、汽車零件等產業。他說,有能力的台商應透過此次機會赴美插旗,不怕掏空、不怕競爭,找出未來台灣傳產的另一條出路。

近年不少半導體、電動車、能源等領域台商,希望前進美國投資,尋求政府協助。為深化台美供應鏈合作,經濟部於美國德州成立「達拉斯台灣貿易投資中心」,助攻台灣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並提供市場情報、法律稅務顧問等服務。

賴樹鑫說,對於毛利較高,或是半導體周邊的機械、化學材料等傳產,透過「以大帶小」模式赴美投資,是比較可能的發展路徑。他強調,許多傳統產業因為勞工薪資等問題,導致暫緩或取消赴美投資計畫,但這與個別企業導入AI程度有關,若生產能高度自動化,這些成本都可以降低。

2024年1月2日,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賴樹鑫。2024年1月2日,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賴樹鑫。(宋碧龍/攝影)

汽車公會擔憂車市入寒冬

美國宣布台灣對等關稅為20%的疊加稅率,外界認為,台灣為爭取稅率下調,台美談判可能開放美國汽車進口零稅率,引發汽車產業高度關注。汽車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劉錦村對《大紀元》指出,行政院10月上旬政務顧問會議時,與50多位民間產業人士商討關稅現況,政府表達希望將台灣汽車與零組件出口,一併納入美國232條款談判。

劉錦村透露,他得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回應,無論最後台美關稅拍板的稅率是多少,除了美系車廠影響外,歐洲、日本、韓國關稅將不會有變動,仍維持17.5%進口車關稅,這也意味著今年台灣汽車價格不會有太大的降價空間。

儘管政府延續貨物稅減徵措施,民眾購買新車若採汰舊換新方式,最高可省新台幣10萬元。但今年截至9月底,台灣總車市累計銷售29萬6‚137輛,較去年大幅衰退13.9%,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劉錦村表示,台北港、台中港現已堆積超過3萬輛的進口車,若關稅長期未拍定,不僅出口商無法報價,進口車市場可能將開始進入寒冬。他說,這與台灣整體經濟有極大關聯,台灣超過九成為中小企業,關稅衝擊會影響多數消費者的購車意願。

至於台灣對美汽車關稅若降至零關稅,是否衝擊國內車市?劉錦村認為,美國汽車製造商三巨頭的通用、克萊斯勒、福特,旗下品牌在台灣銷售比例非常低,加上美國在台灣銷售較好的賓士GL系列豪華休旅車,銷售人數其實也不多,對台灣整體車市影響有限。不過,電動車市場方面,特斯拉很可能因為台灣關稅調降,增加電動車滲透率。

據汽車公會估算,台灣副廠配件在美國售後市場(aftermarket)占比達三成以上,其中汽車大燈、保險桿、引擎蓋、葉子板等板金產品銷量居前。

劉錦村表示,美國市場普遍認為台灣副廠配件屬高級品牌,品質穩定、價格合理,但受到20%疊加關稅影響,加劇台灣汽車零件與日韓、東南亞的激烈競爭。他說,公會立場仍希望政府盡速與美方協調,爭取公平稅率,避免削弱台灣產業競爭力。

針對國產車如何突圍?劉錦村分析,美國考量國安因素禁止中國製電動車入境,或成為納智捷打進美國市場的機會,建立電動車新品牌,相對於美國本土燃油車的紅海市場,預期行銷與獲客成本都比較低,但具體是否赴美投資還是取決於廠商的最終決定。◇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持久戰 分析:進寸退尺
2025年10月23日 | 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