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隆田十月的菱角田 汗水裡的秋收畫
十月,是菱角成熟的季節。攝影家王建中說:「因為還沒見過菱角的收成,所以起個大早到隆田增長見識。」
早上六點多,他抵達田邊,晨霧未散,空氣裡帶著一點水氣與泥土味。遠遠望去,一片片菱角田安靜地鋪在綠野中,只有人影緩緩地移動著。
菱角田裡的農人已經開始一天的工作。她們三五成群,穿著防水褲,戴著斗笠與面巾,半身泡在水裡,雙手不停翻找著葉下的果實。紅色的手套在綠葉間閃動,一顆顆菱角被撿起、放入大盆裡。陽光才剛從遠山升起,田間已是一片忙碌。
王建中靜靜地看著鏡頭前的景象,說:「這時才知道,好吃的菱角是頭頂著太陽、腳泡在水裡,一顆顆採收而來的,很是辛苦。」
水裡的辛勞
拍攝時,他特別注意到那些細微的姿態。有人彎腰,有人蹲低,水面反射著藍天與草影,帽沿下看不見的臉,藏著專注與耐性。
一旁的男子推著滿滿的藍色塑膠籃,走在田埂上。那籃裡是剛採好的菱角,泥水尚未乾,果皮帶著自然的亮澤。
王建中說,他原以為菱角收成是機械化作業,沒想到仍是這樣純手工。每一顆菱角都要在水中翻找、撿拾、清理。那樣的勞動,需要腰力,也需要耐心。
近處有野花開著,在風裡輕輕搖。那畫面讓整個勞作的現場多了一份柔軟。拍照時,他蹲得很低,想讓花與人都入鏡。「那一刻我覺得,這樣的風景其實很美。不是風景區的美,而是日常裡最真實的那種。」他說。
菱角之鄉
隆田的菱角田一望無際,遠方還看得見火車駛過。銀藍車身,穿過田野,和地上的綠交錯成一條靜靜的線。那列車似乎也在見證,這片土地年年循環的節奏。
田邊路上,有攤車寫著「菱角仁名產」,幾個大招牌在風裡晃動。王建中笑說:「這樣的畫面,很在地,也很有人情味。」
這裡的菱角多半會被煮熟、去殼後販售,成為許多家庭秋季的味道。對當地人來說,這不只是作物,更是一段生活。
太陽漸漸升高,田裡的影子變短。農人們的動作依舊有節奏,彷彿一場無聲的合奏。
「我拍的時候,不敢太靠近,怕打擾他們。」王建中說,「但他們偶爾會抬頭對我笑一下,那笑容像是說,這就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
他將鏡頭收好時,已是上午八點多。塑膠盆裡堆滿了紫紅的菱角,像是秋天最樸實的果實。
那天回程路上,他在圓環看到隆田的吉祥物雕像,微笑地站在車陣中間。他說:「那一瞬間覺得,這笑容好像田裡的阿姨一樣,溫柔又堅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