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急症中心11月上路 收治輕急症

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將開辦「假日急症中心」(UCC)。示意圖。(中央社)
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將開辦「假日急症中心」(UCC)。示意圖。(中央社)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為解決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將開辦「假日急症中心」(UCC),確定在11月2日起試辦,目前在六都選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規劃只在週日及國定假日開診,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協助處理小外傷、發燒等輕急症。

許多醫護近日在社群媒體上討論,認為在UCC上班,比現在正職的日薪還高,也只要處理輕度急症,不如離職轉至UCC擔任專任醫護,引發外界憂心制度上路後,會導致醫院的人力更吃緊。

衛福部長石崇良16日赴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並在會前受訪表示,當初設計UCC,是希望鼓勵社區基層醫師、醫事人員來任職,UCC將處理不危及生命但需即時處理的輕急症,如小外傷、兒童發燒、腹瀉等,讓民眾不用有病就往大醫院急診跑。目前反應也相當踴躍,就其了解,台北市3個設點班表都已經填滿。

石崇良強調,目前看來都不是壅塞醫院的醫護出來上班,不會有虹吸現象,另在費用上,考量大家是犧牲假日跟家人相處時間,醫護人員為了民眾需要,值班費用也會給較高津貼。

5種情況適合至UCC就醫 部分負擔費用僅收150元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16日接受媒體電訪說明,UCC確定11月2日試行上路,目前六都共14個地點提出申請,分別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各3個地點、桃園市4個地點、台中市2個地點、台南市與高雄市各1個地點。

劉林義表示,這些地點,多以未設有急診室的地區醫院及大型聯合診所為主。地方完成申請後,健保署各區業務組將會同衛生局進行實地訪視,評估重點包括民眾就醫動線是否順暢、設備是否齊全等,審查結果將盡速對外公布。

就醫指引方面,劉林義說明,醫師公會全聯會與基層診所合作,已製作就醫指引及建議,有5種情況適合至UCC就醫,包含發燒(如感冒、流感篩檢)、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輕微腸胃不適、簡單傷口處理,以及小兒前述症狀處置。

現行急診部分負擔標準為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收費150元、區域醫院400元、醫學中心750元,在UCC收費方面,劉林義表示,原則上比照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僅收取150元。

醫界盼假日急症中心 成社區急性照護節點

對於外界質疑「假日急症中心只是治標不治本」,台灣醫務管理醫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這項政策確實屬於「補位性措施」,主要解決假日期間輕症民眾無處可就醫的問題;但若要長期改善急診過載,仍需強化分級醫療制度與家庭醫師網絡。

洪子仁分享,從實務觀察,基層診所醫師本就承受長時間門診與人力短缺壓力,若假日再加入輪班,恐形成「假日負擔再分配」的問題。健保署應同步建立合理的津貼補償機制與彈性排班制度,比照急診醫師輪班補助模式,同時遵守《勞基法》工時規範,避免醫療人員過勞。

洪子仁說,此外,也應納入護理師、檢驗與放射等醫事團隊,讓服務不至於流於「醫師單打獨鬥」。

洪子仁說,假日急症中心應與平日診所的電子病歷系統互通,確保病歷延續與資訊可追溯,形成「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網絡;同時,政府也應運用健保快易通App、即時候診資訊或AI分流工具,幫助民眾快速判斷何時該就近就醫、何時該進急診,提升就醫效率與信任感。

洪子仁呼籲,「假日急症中心不是多開幾個診間,而是要成為一個可持續運作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政府應從長期規劃出發,整合人力、制度與科技,讓這項政策成為推動分級醫療與提升全民就醫品質的重要轉折點。◇

延伸閱讀
主計長:經濟成長或趨近5%
2025年10月15日 | 3天前
揭長榮航不利待遇 工會提訴求
2025年10月15日 | 3天前
校園禁TikTok 數發部擬透過WiFi遮蔽
2025年10月15日 | 3天前
台北車站大廳驚爆公然性侵
2025年10月15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