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灰轉稀土新突破 澳洲產量有望翻倍
一項新研究顯示,澳洲有望在不開發新礦的情況下提升稀土產量。根據澳洲聯合社(AAP)8月14日報導,蒙納許大學研究人員托馬斯(Bennet Thomas)博士表示,與其等待新稀土礦在10至15年後投產,不如利用燃煤電廠產生的煤灰來提取稀土,這種方式成本更低、也更環保。
稀土由17種金屬元素組成,是國防工業、手機和平板電腦、電動車以及風力渦輪機不可或缺的材料。由於稀土礦物常與放射性金屬同時存在於礦石中,澳洲嚴格的環保法律限制了本土的加工能力,迫使礦企將稀土原料運往海外處理。
澳洲是擁有除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設施。托馬斯表示,稀土生產技術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手中被政治化、壟斷化會給國家帶來風險。
從煤灰中提取稀土的技術,最早由蒙納許大學教授巴塔查雅(Sankar Bhattacharya)於2015年提出。這種技術可利用對環境無害的酸性物質分解煤灰,將金屬轉化為液態,再分離純化為特定元素。
研究團隊目前尚無商業化投產的時間表,但他們稱已能設計出一座可處理1千公升原料的工廠,並正尋求私人和政府投資。
研究人員估計,僅煤灰每年就能回收4.5萬噸稀土,是澳洲2021年產量的兩倍多。不過,隨著政府加快從煤礦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托馬斯表示,他們已將該工藝拓展至其他材料,包括採礦廢料(尾礦)和電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