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再祭稀土出口管制 經部:對台半導體影響有限

圖為稀土礦場,示意圖。(Rodger Bosch/AFP)
圖為稀土礦場,示意圖。(Rodger Bosch/AFP)

【記者吳旻洲、侯駿霖/台北報導】

中共近日無預警宣布再管制五種稀土金屬出口,前後兩次共計12種,外界憂心衝擊台灣半導體。經濟部長龔明鑫14日表示,半導體製程所需稀土,這次不在管制範圍內,所以影響比較小,政府會輔導業者從事重金屬回收、精煉。環境部長彭啓明說,盼把業者變成稀有貴金屬國家隊。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14日質詢時問到,中國宣布對於稀土產品出口管制,是否影響到我方半導體、電池、馬達,影響到電動車、無人機產業,尤其我方現在加大對無人機採購?

或衝擊電動車、無人機

龔明鑫回應說,半導體製程所需稀土,這次沒有在管制範圍裡,所以影響較小;至於永久磁鐵部分,由於電動車高速馬達、無人機都會使用,所以會受一些影響。他說,大陸管制稀土消息一出,國際市場稀土價格隨即上揚,但因為稀土在整個產品中占比極微,即便價格漲20%、30%,仍占總體成本的小部分,對物價造成的影響,後續還要再觀察。

謝衣鳯也詢問,經濟部曾說能從既有回收產品再純化提煉出稀土,目前我們能提煉稀土技術跟數量如何?

龔明鑫說,大陸並非首次管制稀土出口,2010年也發生過,所以每個國家都在分散風險,包括自行開採稀土。但目前最主要問題是稀土開採與精煉過程會用到強酸,可能會破壞環境。但因為面臨中共出口管制,各國免不了還是要自行持續開採。過去都是歐美與日本進口稀土加工,我方再向其進口半成品材料或設備,現在政府已開始輔導廠商精煉提純稀土。

經濟部長龔明鑫(左)行政院長卓榮泰(右)在立法院並備質詢。資料照。經濟部長龔明鑫(左)行政院長卓榮泰(右)在立法院並備質詢。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彭啟明盼打造稀有貴金屬國家隊

環境部長彭啟明則說,環境部從美國提出對等關稅起,過去幾個月就在做準備,希望能做到內循環,現在正在盤點幾家做得不錯的廠商,希望組成「稀有貴金屬國家隊」。

謝衣鳯詢問,美國現在準備花10億美元,做緊急戰備採購,台灣有沒有這樣相關的打算?現在進行的是精煉技術嗎?

彭啓明回應,很多業者其實都隱藏在社會中,跟政府互動非常密切,但目前很多都是直接出口到日本,未來希望可以留在台灣自己用,目前正在盤點,變成我方戰備物資。

台灣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將迎來新機遇,台灣優勢的人工智慧(AI)伺服器、晶片、通訊設備等產業,仍是今年第四季股市主要支撐。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部主管劉家豪14日表示,現階段全球資本支出與景氣能見度,聚焦在AI基礎建設,不僅在美股呈現,台灣戰略價值越來越突顯,預期擁有關鍵技術的企業,將成為市場資金的避風港。

渣打銀行首席投資辦公室14日舉行2025年第四季全球投資展望,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主管劉家豪表示,預期股市融漲延續,美國與亞洲成雙引擎。渣打銀行首席投資辦公室14日舉行2025年第四季全球投資展望,渣打銀行財富管理處投資策略主管劉家豪表示,預期股市融漲延續,美國與亞洲成雙引擎。(記者宋碧龍/攝影)

美中開徵100%關稅機率不高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升溫,市場憂心美國對中國100%懲罰性關稅與中共稀土戰,恐引爆全球經濟衰退潮。劉家豪表示,美中關係雖因貿易與科技限制升溫,但雙方仍在11月9日「休兵期」前積極磋商。市場已逐漸熟悉川普極限施壓式的談判手段,全面開徵100%關稅的可能性「相對不高」,預期後續美中會透過貿易磋商解決。

針對中共採取稀土出口限制,劉家豪說,若此舉為全面性措施,將衝擊全球供應鏈,引發各國反制,可能迫使談判進程加快,對中國自身也不利,這顯示中國主要是為後續與美國談判做準備,而非實質經濟打擊。

劉家豪說,美國貨幣寬鬆政策、《大而美法案》對企業減稅的雙重刺激,將持續推動美國經濟成長動能,「美國經濟緩和成長基調不變,這讓股市修正空間有限」。他預估美國GDP(國內生產毛額)今年落在1.6%、明年1.8%、後年1.9%,長期GDP均值在溫和擴張的2%上下,美國本土製造業、能源及科技供應鏈將呈現利多。

國安局說,自8月7日起,美國對各國課徵10%至41%之「對等關稅」,並針對巴西侵犯美國人權、印度向俄國購油,將關稅疊加至50%;同時制定轉運關稅(Transshipment Tariff)條款(40%),防堵中共「洗產地」、過剩產能傾銷。另外,依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戰略產業產品進行國安調查,已對鋼鋁(50%)、汽車(25%)、銅製品(50%)、木材及相關製品(10%至25%)徵稅,改變全球貿易流向,促使全球產業鏈重組。

國安局:美關稅重創中國經濟

國安局表示,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後,中共4月至9月對美出口減少696億美元,同期中共對東協出口及東協對美出口同步增加,成為中共主要「轉出口」對象;美國8月起對仍存「轉口貿易」行為的經貿夥伴,加徵40%「轉運關稅」,制約中共透過第三地轉出口,影響外貿表現。

國安局提到,中共雖然推出「兩新」(以舊換新、設備更新)政策,但地方補貼資金用盡,政策效果遞減,通縮風險升溫;另1月至8月投資增速0.5%,創2020年來同期新低。另外,民間、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分別年減2.3%、12.9%),內需動能疲弱。

劉家豪分析,中國房地產泡沫未解,加上通縮與內需不振問題未明顯改善,中國當局若採取單純的降息降準,效果將非常有限,未來中國政策可能更聚焦「反內捲」、擴大科技投資來帶動產業復甦。

中國抗議事件暴增63%

社會風險部分,國安局表示,國際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統計,今年1月至9月中共發生3,963起陳抗事件,較去年同期2,435件增加63%,以欠薪(占比44%)、爛尾樓(占比27%)案件為主。

國安局表示,中共官方數據顯示,8月中共青年失業率達18.9%,為2023年12月(14.9%)調整統計方式以來新高;另中共自9月1日起,強制企業、員工繳納社保,惟中小企業難以承擔社保成本壓力,採降薪、裁員方式壓低人事支出,但也擴大勞資糾紛。◇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開盤大跌800點 台股力守26900點
2025年10月13日 | 1天前
美中稀土戰開打 中共或誤判情勢
2025年10月12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