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大學文憑不再是求職的「敲門磚」

調查發現,一半美國大型企業雇主無法即時在美國找到擁有STEM(泛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系)方面四年制大學文憑的合格應徵者。(Fotolia)
調查發現,一半美國大型企業雇主無法即時在美國找到擁有STEM(泛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系)方面四年制大學文憑的合格應徵者。(Fotolia)

【記者李芳/編譯】

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正面臨近十多年來最艱難的就業市場,畢業生人數增加、人工智慧(AI)衝擊、產業收縮與「低招聘環境」,使得職場新人更難獲得第一份全職工作。

據美國財經頻道《CNBC》10月3日報導,學士學位過去被視為進入白領職業的「敲門磚」,如今已不再保證應屆畢業生能順利找到全職工作。數據顯示,20至24歲擁有大學學位的人,其失業率創九年新高,與僅有高中學歷者的差距縮小到二十多年來的最低。

勞動市場智庫「Burning Glass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雷法能(Gad Levanon) 認為,問題部分源自於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獲得四年制學位。對這種教育程度的人才需求跟不上,這意味著目前的狀況可能不會很快改善。

他補充道,這可能會導致大學入學率下降,因為年輕人意識到高等教育不再是過去的職業發展管道。

北極海岸聯合創辦人紐里(Robert Newry)則認為,不能簡單的縮減早期職業招聘,他提出大學教育應教授一些未來技能,以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做好就業準備。

AI崛起 重塑入門級職缺格局

AI的興起,引發對入門級知識型員工將被自動化取代的擔憂。今年8月,史丹佛大學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自2022年以來,在受AI影響最大的行業中,22至25歲的美國工人就業率下降了13%。據傳,從沃爾瑪到埃森哲等公司的高層表示,這項技術將澈底重塑他們的勞動力結構。

密西根大學統計顯示,今年5月,18至34歲族群未來五年失業的可能性躍升至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然而,一個「真實的現象」表明,並非所有應屆畢業生都感受到同樣程度的改變。

在求職網站上,軟體開發職缺的數量約為新冠疫情前的66%。另一方面,護理職位的招聘數量較同期增加了約16%。

在科技業,入門級招募的下降尤其明顯。根據創投公司SignalFire的數據,2019年至2024年間,大型科技公司招募的缺乏工作經驗的員工人數下降了50%以上。在新創公司,也下降了47%以上。

大學教育應教授未來技能

就畢業生和入門級工作被AI取代的問題,也有觀點認為,目前還處於AI周期的早期階段,無法預測AI將如何影響入門級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仍在解決中,而大型組織中規模最大的AI應用都圍繞著一個「副駕駛」輔助型展開,它是增強而不是取代工作。

紐里認為,職場AI不會導致早期職涯的重大崩潰。最大的挑戰在於人們普遍認為畢業生職缺正在大幅減少。他說,「我們不能簡單的縮減早期職業招聘,因為我們未來仍然需要這些技能。」

紐里表示,他與亞馬遜的波薩邁(Cath Possamai)達成共識,提出的應對措施是更多的參與大學教育,並幫助教授一些未來技能,以便畢業生能夠更好的做好準備,在未來以不同的方式立即創造價值。◇

延伸閱讀
川普重塑美國在拉美的角色
2025年09月28日 | 12天前
以哈同意川普和平計畫
2025年10月04日 | 6天前
【國際瞭望】川普的中東和平計畫
2025年10月04日 | 6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