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制度、消費體驗 量販業邁向新競爭模式

家樂福納入統一集團後,最大優勢在於龐大的「範疇經濟」。(記者宋碧龍/攝影)
家樂福納入統一集團後,最大優勢在於龐大的「範疇經濟」。(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

台灣超市量販市場近年版圖變動劇烈,自全聯收購大潤發後,20家門市今年8月正式變身為「大全聯」,與家樂福、好市多(Costco)形成三強鼎立的新格局。專家分析,三大巨頭合計市占率已近八成,市場趨於飽和,未來競爭將不再是傳統的商品或價格戰,而是更深層次的「會員生態系」與「消費體驗」對決。

高雄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吳師豪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一個成熟消費市場,零售業者最終都會朝向「大者恆大」趨勢,這在百貨、超商甚至咖啡店領域已是普遍現象。他說,全聯將大潤發納入麾下,以全新品牌「大全聯」整合社區型的超市與大型量販店;家樂福則由統一集團併購,正式融入其龐大的零售與製造生態系;這兩大本土巨頭,與Costco呈現了三強鼎立的寡占局面。

「在超市及量販店領域,三大業者市場份額約達八成」,商研院策略所所長朱浩對《大紀元》表示,這也意味著市場趨於飽和,大幅壓縮愛買、楓康超市等其他中小型業者的生存空間。不過,他預測,台灣量販店整併至少需要2、3年時間消化,必須將資訊流、金流整合到位,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這也很大程度反應在大全聯、家樂福、Costco三方勢力的競爭策略上。

大全聯從社區走入大賣場 深耕家庭客群

全聯過去經營主要是深入社區的超市型態,併購大潤發後,正式跨足大型量販店領域。全聯去年營業額已突破新台幣2,100億元,今年更喊話全年目標訂在2,200億元。

朱浩分析,全聯原先就有超過1,200家門市,增加20間大全聯後,將有更多大包裝、多品項的量販商品銷售,大全聯策略預計會持續深鎖「家庭採買」這塊大餅,若能成功改造大潤發過去較弱的品牌形象與選品策略,中短期營收有望比家樂福、Costco更具成長動能。

吳師豪強調,除了販售傳統生鮮、快消品,大全聯也開始引進大型家具品牌、服飾品牌進駐,品類已跳脫超市範疇。他說,大全聯主要有兩大策略,一是透過服飾、家電、家具等銷售滿足更多家庭消費所需,拉高平均客單價;二是透過一站式購物,逐步吃下百貨公司、甚至是傳統商店的異業市場。

家樂福點數經濟發酵 Costco續拚會員經營

家樂福納入統一集團後,最大優勢在於龐大的「範疇經濟」,吳師豪說,統一旗下擁有7-ELEVEN、星巴克、康是美等超過50個品牌,可透過相同會員點數系統,將消費者鎖定在集團內的消費生態系中。例如,民眾中午購買星巴克飲品累積的點數,現在可以拿到家樂福折抵,「這種跨通路的優惠兌換,有助於增加消費者黏著度」。

不僅如此,朱浩認為,統一集團本身兼具製造與通路雙重角色,擁有供應鏈極大優勢,讓商品價格策略更有彈性。未來家樂福發展關鍵,在於門市優化及都會區中小型店的拓展,以及如何與集團內其他通路推出更多消費合作。

相較於兩大本土量販店,好市多台灣會員數高達400萬,客群鎖定高消費力族群,顯得「老神在在」。朱浩表示,Costco在台灣有很鮮明的策略,不像是本土業者走價格戰路線,而是深耕於「會員經營」與「體驗服務」領域,這是量販店未來最重要的兩大戰場。

朱浩說,好市多母公司公布的全球會員續約率就高達九成,顯示Costco消費族群有很高忠誠度,很多美國品牌、高CP值和大包裝產品在台灣有差異化,是會員經營的利基;體驗服務則是透過試吃、試用產品方式,成為擴大民眾日常消費支出的誘因。

吳師豪指出,好市多在台14家分店,整體年營收上看1,400億元,其中4家分店更名列全球前10名,台中南屯店更成「世界店王」,展現台灣市場驚人消費力。Costco在大全聯整併前,就與外送平台進行合作,突破原本好市多會員框架,擴及更多社區消費的版圖,三大業者仍持續在台灣量販市場搶攻市占率。◇

延伸閱讀
中共推K簽證 搶外國科技人才
2025年10月02日 | 6天前
北京律師:中國法律是騙人的
2025年09月20日 | 18天前
時力籲建立 全齡駕駛回訓制
2025年10月03日 | 5天前
調查:聊習近平 陸AI自動刪文
2025年10月03日 | 5天前
中國男跨國販毒 被美國檢方起訴
2025年10月03日 | 5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