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馬的金黃盛會 Nina 的荷蘭市集遊記

9 月 26 日週五早晨,阿克馬(Alkmaar)市政廣場從十點鐘起便熱鬧滾動。廣場中央整齊堆疊著一顆顆「輪胎大」的起司,每顆重量在 13 到 20 公斤之間,黃色的光澤在秋陽下格外醒目。台灣空拍達人 Nina Chen 站在人群中,記錄下這場延續數百年的乳酪市集。
「兩人一組搬運起司,來來回回,稱重,真的很有趣。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不同的起司公司,廣場周圍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Nina 說。她笑著回憶,現場有位近八十歲的老伯伯,得知她來自台灣時,轉頭告訴身旁的老伴:「Taiwan is ours.」那一刻,陌生卻真誠的笑容,成了她此行最難忘的片段。
百年市集的歷史身影
阿克馬的起司市集可追溯至 16 世紀末。到了 18 世紀全盛時期,一週可舉辦四天交易,規模驚人。雖然現代貿易早已不需靠傳統市集,但阿克馬仍保留了最原始的方式,成為當地的觀光與文化象徵。
廣場四周今天依舊站滿了圍觀群眾,甚至設有看台和大螢幕轉播。現場的熱鬧氛圍,幾乎可以比擬足球比賽。
一顆起司的旅程
開市後,業者走進場內挑選心儀的起司。買方會與穿著白袍的檢驗員一起切開樣本,檢視內部的孔洞、質地與氣味。當買家確認品質後,接著進入議價環節。
成交後,公司挑夫便會抬著裝滿乳酪的木托架前往秤重。為了不損傷起司,兩名搬運者的動作必須完全同步,那種默契讓現場觀眾頻頻拍手。最後,由第三方秤重員確認重量,整筆交易才算完成。這樣的過程,每週在廣場上不斷重演,也讓觀光客得以親眼見證傳統。
遊客的笑聲與交流
除了交易,阿克馬市集更像一場文化交流。Nina 發現,許多遊客並不是單純來看熱鬧,而是帶著敬意與好奇心。有人在秤重台上體驗,有人駐足在乳酪船邊合影。
「很開心,大家都知道 China 和 Taiwan 是不同的國家。」Nina 特別提到,當地人主動打招呼的友善,讓她在異鄉感受到歸屬。
黃金色的阿克馬
午後的陽光灑落,廣場上數百顆乳酪像金幣般排列。搬運工人戴著紅、藍、黃、綠的帽子,走在石板路上,腳步一致,木托架上的起司穩穩晃動。這樣的畫面,既是阿克馬的日常,也是遊客心中的非凡。
Nina 用手機與文字,記錄下這場盛會。她說,阿克馬市集並不只是乳酪交易,而是城市如何保存記憶、與世界分享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