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記憶「庫利昂」 一場島嶼與漢生病的對話

「I ️LOVE CULION」的繽紛字樣矗立在坡地上,迎接每一位踏入這座島嶼的旅人。這不只是拍照打卡的亮點,也像是庫利昂(Culion)試圖翻轉過往命運的自白。這座位於菲律賓巴拉望省西北方的小島,在百年前被選為麻瘋病療養所的設置地,從此背負起「遺世之島」的命運,也孕育出一段被世界忽略的歷史與人性篇章。
病與愛的邊界
我們沿著石階而上,來到高地上的古堡遺跡——Fort Culion。這是西班牙人留下的防禦工事,也是療養所早期的重要設施之一。導遊穿著寬簷草帽,像說故事般講述著堡壘的用途與島嶼如何被選中。從台灣過來的我們,在咾咕石牆面上,竟也感受到一種熟悉的親切。
1898年,美國從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賓,數千名漢生病患被視為「社會危險因子」而集中管理。1906年,庫利昂正式成為麻瘋病療養所。到成立25年後,這裡已安置了16,138名病患,是全球最大的漢生病聚落。
走進療養所博物館,那些泛黃照片、鋼床與病患名單牆面,一一訴說著無聲的苦難。玻璃櫃中的醫療器材與修士長袍,提醒著世人:曾經有那麼多人,被貼上「不潔」的標籤,被迫與家人分離、與世界斷絕。
信仰築起人性的堡壘
在病痛與隔離中,信仰成為不少人最後的慰藉。庫利昂聖堂(La Immaculada Concepcion Church)是一座百年歷史的石造教堂,建築本身就如歷史紀錄。外牆由海邊撿來的珊瑚石(咾咕石)堆砌,教堂鐘樓則以貝殼與原木裝飾,粗獷而神聖。
走入教堂內部,仰望拱頂上的彩繪與聖像,旅人們一時沉默。那不僅是宗教的空間,更像是一段靜默歲月的見證場域。我們也悄悄坐在木椅上,聽導遊唱起迎賓歌,甚至教我們跳當地傳統的歡迎舞蹈。那一刻,彷彿是療癒與重生的儀式。
擁抱歷史 也擁抱未來
如今的庫利昂,島上小學旁開滿了花,孩子奔跑、居民微笑,雖然仍可見過去設施的遺構,卻早已沒有病痛的陰霾。導遊輕聲說:「我們不是被疾病定義的島,我們是重新站起來的社群。」
這樣的話語,讓人不禁想起那道彩色地標。「I ️LOVE CULION」不只是觀光宣傳口號,而是一種帶著歷史傷痕卻依舊選擇熱愛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