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城的純真節奏|正濱漁港

正濱漁港彩色屋。(記者李怡欣/攝影)
正濱漁港彩色屋。(記者李怡欣/攝影)

文/記者廖儷芬

港口旁彩色屋,是旅人最愛的打卡點,基隆正濱漁港繽紛的街屋倒影,天空微陰,海面靜得像一面鏡子,映出這個曾經荒涼的老漁港,如今如童話般重生的模樣。

正濱漁港彩色屋原本是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漁業倉庫與住家。這些老屋,過去因海港轉型而漸漸凋敝,直到近年文化局與在地藝術家聯手改造,才有了這一排像是彩虹般的立面色彩。港邊倉庫搖身一變成了咖啡廳、甜品店與海鮮料理空間,讓人邊吃邊望海,邊品味城市舊時風味。

好鮮!炙燒魚肉大蛤蠣和干貝都很鮮甜。(nina Chen提供)好鮮!炙燒魚肉大蛤蠣和干貝都很鮮甜。(nina Chen提供)
正濱漁港邊可愛的角落。(nina Chen提供)正濱漁港邊可愛的角落。(nina Chen提供)

造船廠遺構 歷史的凝視

轉身望向港灣另一側,一座被植物包圍的混凝土遺構——阿根納造船廠的殘骸。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1967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當年正濱港口人聲鼎沸,碼頭邊停泊滿滿船隻。但隨著漁業沒落,阿根納廠於1987年關閉,遺留這片如劇場廢墟般的結構。

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 1967 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興建時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nina Chen提供)這座造船廠的歷史要追溯至 1967 年,由美國阿根納公司所設,興建時為亞洲少數擁有自動化設備的大型修造船基地。(nina Chen提供)
遠眺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港灣。(nina Chen提供)遠眺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與港灣。(nina Chen提供)

八尺門的拍攝地

海濱國宅:民國70年,花東地區的部分阿美族人到基隆落腳。八斗子地區成為基隆阿美族主要聚集部落,海濱國宅與海濱部落聚會所是政府將違章整理後新建,臺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在此取景,基隆原民社區漸漸為外人所知。基隆除了阿美族還有少許泰雅族人。

而八尺門就是指和平島與基隆港內狹小水道,是漁船頻繁進出的主要航道。基隆原民部落依然保有傳統儀式與社群生活模式,每年7、8月舉行大小豐年祭,許多外地遊子會回到基隆參加,相當難能可貴。

奇浩部落老頭目Fuday Ranam劉永福(左);與實境解謎教官陳懿勝Eason(右)介紹探險地圖。(記者李怡欣/攝影)奇浩部落老頭目Fuday Ranam劉永福(左);與實境解謎教官陳懿勝Eason(右)介紹探險地圖。(記者李怡欣/攝影)
八尺門奇浩部落(Kihaw)。(記者李怡欣/攝影)八尺門奇浩部落(Kihaw)。(記者李怡欣/攝影)

基隆嶼的湧浪重生

由基隆地方創生團隊主辦、基隆產發局指導的「湧浪重生-港邊實境解謎遊程」將基隆文化導覽結合實境解謎遊戲,將原民部落與海上繞島編織成冒險故事,帶領旅人一步步解開謎底。首先從正濱漁港搭船出港,沿途可見修船廠、貨櫃碼頭、和平橋、協和電廠三根大煙囪,文化與產業地景豐富。

基隆嶼的迎風面,外觀像是一隻老態龍鍾的史前巨象,屹立在此千百年,守護著這座火山噴發而起的神聖之岩。岩石上許多天然孔洞,據傳是海上流寇藏匿走私物的洞穴。上岸要爬千階步道才能攻頂,島嶼之巔矗立一座黑白相間的燈塔,是離島第一座太陽能燈塔。

出海後回望本島,北眺至野柳、南抵鼻頭角燈塔,襯著陽明山、中央山脈、九份等連綿山巒,從海上遙望這座多山的寶島,真的美到令人讚歎,難怪葡萄牙人當時會喊出「福爾摩沙!」。◇

從海上回望這座多山的美麗寶島。(廖儷芬/攝影)從海上回望這座多山的美麗寶島。(廖儷芬/攝影)
基隆嶼外型是優美的拋物線。(廖儷芬/攝影)基隆嶼外型是優美的拋物線。(廖儷芬/攝影)
近看彩色屋的立面,鮮明的色塊中藏有各式風格餐廳與咖啡館,為老港灣注入新生命。(nina Chen提供)近看彩色屋的立面,鮮明的色塊中藏有各式風格餐廳與咖啡館,為老港灣注入新生命。(nina Chen提供)
天灰水靜,彩色屋整齊排列在岸邊,倒影在港水上如畫一般。(nina Chen提供)天灰水靜,彩色屋整齊排列在岸邊,倒影在港水上如畫一般。(nina Chen提供)
彩色屋局部近景。(nina Chen提供)彩色屋局部近景。(nina Chen提供)
正濱漁港美麗的倒影。(沈台興提供)正濱漁港美麗的倒影。(沈台興提供)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記者李怡欣/攝影)阿根納造船廠遺構。(記者李怡欣/攝影)

協和火力發電廠煙囪。(記者李怡欣/攝影)協和火力發電廠煙囪。(記者李怡欣/攝影)

每一間店各有不同的巧思,希望受到遊客的青睞。(nina Chen提供)每一間店各有不同的巧思,希望受到遊客的青睞。(nina Chen提供)
木門與植栽環繞的咖啡廳,牆面繪有蜻蜓與葉片圖樣,散發熱帶島嶼風情,是旅人休息的祕密角落。(nina Chen提供)木門與植栽環繞的咖啡廳,牆面繪有蜻蜓與葉片圖樣,散發熱帶島嶼風情,是旅人休息的祕密角落。(nina Chen提供)
亮黃色牆面搭配黑色大理石櫃檯的「定置漁場 The Fishery」,可從玻璃窗一覽港邊風景。(nina Chen提供)亮黃色牆面搭配黑色大理石櫃檯的「定置漁場 The Fishery」,可從玻璃窗一覽港邊風景。(nina Chen提供)
可愛的貓咪布簾掛在小店門口,店內布置溫馨,窗外花盆與風車為巷弄增添童趣氣息。(nina Chen提供)可愛的貓咪布簾掛在小店門口,店內布置溫馨,窗外花盆與風車為巷弄增添童趣氣息。(nina Chen提供)

以白色簡約設計為主體,門口擺放冰淇淋模型與插畫標誌,是甜點愛好者的打卡新寵。(nina Chen提供)以白色簡約設計為主體,門口擺放冰淇淋模型與插畫標誌,是甜點愛好者的打卡新寵。(nina Chen提供)
小巷中的創意角落。(nina Chen提供)小巷中的創意角落。(nina Chen提供)
老頭目示範就地採植物為食。五節芒與蘆葦心可解渴又可入菜。(廖儷芬/攝影)老頭目示範就地採植物為食。五節芒與蘆葦心可解渴又可入菜。(廖儷芬/攝影)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