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業者 9家獲准經營 18家出局

虛擬貨幣示意圖。(Justin Tallis/AFP)
虛擬貨幣示意圖。(Justin Tallis/AFP)

【記者侯駿霖/台北報導】

金管會22日公告,首波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獲准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的業者共有9家,包括8家原先依舊制運作的業者及1家新申請業者。這是《洗錢防制法》修正後首度公布符合新制規範的名單,虛擬資產產業將邁入更嚴格的監理階段。

依《洗錢防制法》第6條第1項規定,所有虛擬資產服務業者(VASP)必須完成洗錢防制登記才能合法營業。不過,金管會表示,過去舊制僅要求業者遵循洗錢防制措施,監管力道仍顯不足,故舊制業者必須在9月底前完成登記才可繼續經營。

金管會強調,新制上路後,除明訂申請條件、程序、撤銷或廢止登記的規範外,亦納入虛擬資產上下架審查、不公正交易防制、資產分離保管、資訊安全及錢包管理等要求,並依業務規模與風險程度採取差異化管理。

金管會22日發布,核可的首波名單共計9家業者,包含禾亞數位、拓荒數碼、現代財富科技、重量科技、富昇數位、跨鏈科技、幣託科技、鴻朱數位、鏈科。

目前18家未完成洗錢防制登記的業者,包含一路發、三川通證、尹天下、王牌數位創新、仰家、台灣芷荊、亞太易安特科技、彼雅特科技、英屬維京群島沃亨科、桑費斯特、夏和、萃科科技、絕對數位、博歐科技、幣世代科技、幣想科技、幣錸、權勢國際,將不得繼續營業。

金管會指出,若業者未完成洗錢防制登記卻仍提供服務,將面臨2年以下刑責。民眾應透過合法完成登記的業者交易,避免落入不法陷阱。但即使業者已完成登記,虛擬資產仍屬高風險商品,價格波動劇烈,投資人必須審慎評估自身的承擔能力。

金管會提醒,詐騙集團常以「高獲利低風險」、「穩賺不賠」為話術,引導民眾投入資金,再以「保證金」、「稅款」等名義要求額外支付,最終導致財產損失,民眾務必要謹慎,不輕信虛假訊息。◇

★相關閱讀:
延伸閱讀
【獨家】前台商程凱力揭中共收買術
2025年09月21日 | 1個月前
央行:2理由規範豪宅貸款
2025年09月21日 | 1個月前
強颱樺加沙襲台 恐成今年風王
2025年09月21日 | 1個月前
興達電廠火警原因出爐
2025年09月21日 | 1個月前
財劃法爭議 民團贈課本籲勿寫錯分母
2025年09月19日 | 1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