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摺疊iPhone擬台灣試產 2026年印度量產

《日經亞洲》18日披露,蘋果公司(Apple )正與供應商積極討論在台灣建立摺疊iPhone測試生產線,並規劃於明年在印度進行量產,被外界視為蘋果實現明年銷售成長目標的關鍵策略。
報導引述三名知情人士表示,蘋果計畫運用台灣供應商的工程資源與完整生態系統,建立小型試驗生產線,專門用於優化生產設備測試、調整製程參數及細化生產步驟,為摺疊iPhone的量產做充分準備,一旦確定生產流程,可望直接複製該模式到印度大規模量產。
報導指出,蘋果供應商已在台灣北部城市物色場址、建立試驗產線,但相關計畫尚未最終定案。因為即便是試驗性質的產線,也需要上千名作業員投入,突顯台灣在土地與勞動力方面的挑戰。
消息人士指出,蘋果將明年整體手機目標出貨量提高10%、約達9,500萬支。蘋果高層相信,推出各界期待已久的摺疊機型,將帶動包括傳統iPhone在內的整體手機需求。
童子賢:台灣是風水寶地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雖然不清楚具體計畫細節,但蘋果若能在台灣設立摺疊手機的實驗線,將有助於解決量產前技術與良率問題。他說,這證明「台灣還是風水寶地」,完善後的製造參數也能拿到印度、越南或墨西哥等地量產,都是不錯的選擇。
童子賢認為,據他自己使用7、8年摺疊手機經驗,摺疊手機仍面臨兩大技術挑戰,一是摺疊轉軸與螢幕連接的耐用性問題,二是摺疊厚度影響輕薄性。他強調,摺疊手機若未經過上億支的量產測試,在耐用度與可靠性方面可能都還有改善空間。
報導表示,蘋果的台灣、印度生產策略,不僅是技術與成本考量,也將有望緩解美中及中印關係緊張,所帶來的風險與物流障礙;蘋果仍持續思考多元化布局,創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蘋果加碼投資美國製造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16日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對把更多製造業遷回美國表示樂觀,蘋果正取得進展。他說:「自從我們年初宣布5千億美元投資以來,一直努力想辦法將製造業帶回美國。其實不是帶回來,因為製造業本來就不在美國,對吧?我們想出一些可做的事,以及更多做法。」
庫克是在肯塔基州的康寧(Corning)玻璃廠內受訪的。蘋果已承諾投資該廠25億美元,以生產所有iPhone和Apple Watch所需玻璃。這項投資是未來四年蘋果對美國製造業投入6千億美元的一小部分。
蘋果2月宣布將在美國投資5千億美元,包括在德州新建一家人工智慧(AI)伺服器工廠等。 8月,蘋果宣布將額外投資1千億美元,用於在美國的公司和供應商。庫克表示,他對蘋果努力打造端到端晶片供應鏈感到「非常滿意」,希望擴大晶片產量。
他提到,美國晶片供應鏈預計今年將為蘋果生產190億顆晶片。他還提到對台積電的投資,認為台積電將成為美國最先進晶片的製造廠。
iPhone在中國銷量跌幅擴大
在iPhone 17系列新機發布前,蘋果在中國市場銷量年降6%,跌幅超過新旗艦產品發布前的正常水準。
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蘋果並非唯一經歷夏季銷售疲軟的公司,小米、Vivo和榮耀等其他中國廠商銷量,在第三季前八週也出現下滑。儘管中共推出補貼鼓勵消費,但中國市場在7月和8月仍萎縮2%。
據統計,蘋果在中國市占率為12%,位居第六。蘋果「大中華區」銷售額從去年第二季的147億美元增長至154億美元。同期,蘋果在美國的銷售額為412億美元。
蘋果在中國市場仍面臨拉鋸戰。一方面,庫克表示,第二季扭轉了中國市場銷量連兩年下滑的局面,部分原因是補貼政策。他還強調,上季大中華區iPhone使用量創歷史新高,Mac、iPad和Apple Watch新用戶增長強勁。另一方面,蘋果今年夏季銷售相對疲軟,突顯中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iPhone 17將於19日於全球開賣,可能是蘋果多年來最重要產品,其設計革新和相機系統升級,旨在重拾增長趨勢。中國本土品牌小米決定提前在本月發布其旗艦產品,表明競爭對手對該產品的重視程度。
蘋果尚未在中國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但目前似乎並未影響人們的手機購買方式。分析師表示,中國消費者仍較為關注電池續航、儲存空間和性價比等。
目前為止,所有主要手機品牌都沒有看到AI功能推動銷量,代表蘋果在中國缺乏AI功能尚未造成影響,即便如此,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仍然疲軟。Counterpoint預計,第三季中國市場銷量將略為下降。今年不會出現重大變化,也沒有跡象表明iPhone或其他產品能扭轉這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