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艙裝監視器 臺鐵司機員批流於形式化監控

台灣高鐵4月發生首次過站不停事件,臺鐵也發生數起人為因素造成的停車不當。交通部擬推動在雙鐵駕駛艙加裝監視器的計畫,但台灣高鐵、臺鐵企業工會皆表態反對,由臺鐵司機員組成的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14日也表態反對,並直言現在已有行車記錄器、無線電錄音等設備,可滿足事故調查需求,無須再額外監控駕駛員,應提高設備可靠度和建立安全文化,而非流於形式化的監控。
高鐵、臺鐵陸續發生過站未停或停車不當事件,交通部長陳世凱過去受訪時曾經表示,希望依運安會建議,在駕駛室加裝監視器。但因工會反對,交通部仍持續跟臺鐵、高鐵公司溝通。
據媒體報導,目前臺鐵已交車的27輛R200型的歐系新柴電機車,以及現行已上路的36輛E500型新電力機車駕駛艙都已設有監視器,但由於工會反對,迄今仍未啟用。臺鐵已著手研擬駕駛艙監視器調閱辦法草案,一旦確定推動,相關辦法定案後,該兩款機車頭隨時可啟用監視器。
針對駕駛艙啟用監視器政策,全國火車駕駛產業工會表態反對。工會強調,行車安全是最優先目標,對於任何能夠實質提升安全的作為均秉持開放態度。現行臺鐵列車已配備多種行車記錄系統,如ATP及TCMS、無線電錄音設備及行車前方影像記錄器,相關數據足以滿足事故調查與還原事實的需求,駕駛艙加裝監視器僅屬事後檢討的輔助工具,對預防事故並無直接助益。
工會認為,確保行車安全的關鍵在於制度強化、設備更新與人員訓練,包括落實號誌與行控系統的穩定性、持續提升軌道與車輛維護品質,以及定期加強駕駛員的專業訓練,若僅將焦點放在監視器影像,恐淪於事後追責,無助於預防風險。
工會說,駕駛艙屬於高度專業的作業環境,駕駛員長時間工作需要高度專注,加裝監視器恐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專業判斷,反而不利於安全操作,且監視器裝設涉及隱私保障與成本效益之考量,均需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