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7月 薪資成長跑贏通膨

主計總處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主計總處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剔除物價因素後,今年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3‚624元,年增1.09%,顯示薪資跑贏通膨,成長幅度近5年來同期最高。另外,7月製造業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加班工時分別達17.1小時、27.7小時,雖然都是近4個月低點,但與歷年比較,分別創下15年來同月最高、46年來最高,官員坦言,「這不見得只是為了拉貨。」

今年前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7‚65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8%,增幅創近3年新高。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經常性薪資受基本工資調漲、廠商加薪等因素影響,如果工時較長,也將影響經常性薪資。

至於剔除物價因素後的實質薪資表現,今年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3‚624元,年增1.09%,成長幅度為自110年、近5年來同期最高;前7月每人累計實質總薪資平均數達42萬4‚361元,亦成長1.86%,漲幅創自108年、近7年同期最高。

製造業加班工時創同期新高

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儘管7月製造業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加班工時分別降至17.1小時與27.7小時,為近4個月低點,但若與歷年同期相比,則創下歷史新高。

具體來看,製造業7月加班工時創15年來同月最高;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創下46年來同月最高紀錄。

譚文玲表示,是不是拉貨導致製造業、電子製造業工時創高,這背後原因比較複雜,可能還牽涉到新興科技的應用而造成的需求升高,不見得是為了因應關稅而提前拉貨,這讓製造業與電子製造業的工時雖然是近4個月以來低點,但跟歷年相較還是在比較高的水準,特別是因應高科技需求為主電子製造業,其景氣更加熱絡。◇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