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護兒少校園空品 啟動22工業區空汙體檢

為全方位改善校園空品,環境部11日表示,將建構由外而內的校園空氣品質四層防護策略,優先篩選對校園具較大影響的22個工業區進行空汙體檢,高雄8處、桃園則有4處,運用科學儀器進行汙染監測溯源、稽查、輔導改善與追蹤,從源頭降低對校園的影響,保障學校師生的健康。
立委林月琴今年3月在立法院質詢時指出,由於學校與工廠之間的距離沒有明確規範,高中職以下學校也沒有室內空氣品質管制規範,目前全台有140所小學、30所國中周邊500公尺範圍內有違規工廠,甚至有28間學校周邊有2所以上的違規工廠,嚴重威脅兒少呼吸健康。
環境部11日舉行「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記者會,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依全國空汙陳情案件統計,高達八成與異味汙染有關;而教育部校園通報案件也多與周邊工廠、火災等異味或空氣汙染事件相關,為全方位改善校園空品,啟動「兒少校園空品防護網」。
彭啓明說,首先會以空氣汙染排放量,鄰近學校數量及工廠違規狀況等三項指標,針對空汙最多、投訴最多的22個工業區進行空汙體檢,且不公布會在哪些學校進行偵測,避免打草驚蛇,才能確實找出汙染源。
彭啓明進一步指出,其次將透過在校園周邊道路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限制高汙染車輛進入,目前全國共有43個空品維護區,其中38處在校園,未來希望數量能夠擴大;第三層防護是整合建構「校園通報」警示列管追蹤機制,讓校園汙染通報不漏接,最後一層是強化校園空品管理能力,落實校內汙染源管控,為學童打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環境。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長黃偉鳴強調,為落實兒少健康權,透過橫向整合跨部會量能、縱向聯合地方強化治理,建構完整的校園空品四層防護網,從汙染源頭的科學體檢,到交通源的管制、陳情機制的優化,再到校園內部的自主管理,層層把關,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希望能為下一代建構一個更清新、更安全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