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成長率是韓國5倍 韓媒:超緊急狀態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4.5%,遠超韓國的0.9%,兩國差距擴大至5倍,台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預計明年將首度超越韓國,此一發展被韓媒形容為「超緊急狀態」。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台韓同為半導體強國,表現卻天差地別。台灣原本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1%,現已上修至4.5%,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晶片需求爆發,帶動出口大幅成長。
財政部統計,台灣8月出口額達584.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首度超越韓國的584億美元,其中半導體出口暴增37.4%。台灣經濟預計連續2年維持4%以上成長,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6年台灣人均GDP將達3萬6,319美元,也將超越韓國的3萬5,880美元。
韓媒以「韓國在奔跑,台灣在飛翔」形容兩國的成長差距。雖然韓國8月出口額58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創下8月歷史新高,但仍難以追趕台灣的成長速度。韓國經濟已連續5季陷入0%左右的低成長泥沼,政府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僅0.9%。
產業政策與政治環境成關鍵因素
韓國西江大學教授許政(音譯)分析,台灣能更快向美國供應AI晶片,封裝等尖端技術也獲得認可,是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的信任,推動供應鏈的結果。韓國貿協研究院院長張相植(音譯)指出,台灣建立從晶圓代工到設計的完整價值鏈,「在AI時代占據更穩定地位」。
報導表示,在半導體產業政策支持方面,台灣幾乎不存在朝野分歧。2017年放寬工時限制,2023年實施研發投資25%抵稅等措施。相較之下,韓國政府曾試圖將半導體產業列為工時上限例外,但始終未能成功推動。
另外,政治環境也是重要因素。韓國自去年底歷經戒嚴、彈劾、大選等政治動盪,導致國內消費低迷,進一步加劇經濟困境。近日推動的《商法》修正案與《黃色信封法》,更對企業營運造成限制。
不過,報導認為,台韓雖在半導體領域各有優勢,但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產業,將是兩國共同面臨的挑戰。目前台灣過度依賴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ICT),一旦AI熱潮退燒,經濟成長恐面臨熄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