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逾2500萬人拖欠貸款 靠網貸維持生存

圖為杭州P2P網貸平台「抓錢貓」的二百多位受害者到浙江省公安廳維權。(受訪者提供)
圖為杭州P2P網貸平台「抓錢貓」的二百多位受害者到浙江省公安廳維權。(受訪者提供)

【記者李塑/綜合報導】

自新冠疫情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中、青年失業率高漲,許多人為償還房貸及維持日常消費,需要靠借貸維持生存,去年中國估計有2,500萬至3,400萬人拖欠貸款;在此背景下,網貸成為熱門產業,但高利息讓更多中國人陷入債務泥潭。

「風險借貸」人數高達8300萬

中國網貸平台門檻低、放款速度快,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社會信用體系的缺失,使越來越多人過上「以貸養貸」的日子。尤其對於長期找不到工作的人,網路借款幾乎成了他們維持生活的唯一依託。

據智庫Gavekal Dragonomics估算,僅2024年,中國拖欠個人貸款人數高達2,500萬至3,400萬人。與5年前相比,數字翻了一倍。若算上逾期但尚未達違約的貸款,風險借貸人數量將高達6,100萬至8,300萬,相當於15歲以上人口的5%至7%。

BBC中文網報導指出,中國債務違約人數如此高的背後,是金融服務平台不斷壓低「借貸感」,目的是促進借貸、促進消費,實際上詭異的與中共當局近年來不斷加以鼓勵的促進消費氛圍不謀而合。

網貸平台 五花八門

網貸平台一般可以簡單分成三大類,大貸平台就是依靠京東、阿里巴巴的產品,比如阿里巴巴的「花唄」和京東「白條」,它們和信用卡為替代關係,約束力強,有比較嚴格的審核。中型貸款平台就包括「拍拍貸」等網路貸款平台。小型貸款平台包括比「拍拍貸」更小的平台,以及高利貸。

為了和銀行貸款、大貸款平台競爭,中小型貸款平台不斷用「低風險」、「短時間」、「輕鬆」來打廣告。且網貸的錢通常會在短時間內到帳,用戶不能提前還款,還必須面對強制分期付款以保障利息的條款。

然而網貸利息比銀行更高。據一位經常網貸的王先生表示,從京東、阿里巴巴等大貸款平台借1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4.2萬元),最終可能分期還款1.1萬元。但如果從中小網貸平台借,可能需要分期還款1.3萬元。

財新資料報導,山東大學經濟系教授姜樹方在「京東金融」的「金條」借款平台上申請借款,卻誤點擊到年化利息高達24%的「拍拍貸-備用金」,當時平台就放款人民幣10.8萬元。姜先生發現錯誤後馬上選擇結清貸款,但平台卻要求姜先生除了還清全部本金,還要多付利息共3,240元。相當於日息費率3%,年化利率1080%。

借款人無力償還 

借款人從網貸平台借款後無力償還,借款人應承擔什麼樣的後果?中國金融證券龍頭企業從業者解釋,目前中小貸款相對缺少信用監督體系。中國社會信用制度分為許多等級,以借貸而言,欠錢不還的借款人遠遠夠不上成為「老賴」、甚至上社會失信人員名單。如果借款人不考慮買房買車,實際上沒有懲罰手段。

他說,當平台把錢借出去的時候,就要做錢無法全部收回來的打算,「如果錢收不回來,他們就把這筆債權打包成一個資產賣給別人,這就是所謂的不良資產,是否要進行暴力催收就成了第三方機構的選擇。」

《自由財經》報導,去年中國房屋貸款占家庭貸款的65%(不含商業貸款)。大多數房貸由國有銀行發放,現今它們必須想辦法從無力償還貸款的人手中收回借貸資金,不過,為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因此作法較為謹慎,但網路信貸平台對追債做法激進,讓不少人苦不堪言。

《經濟學人》指出,這麼多中國人深陷債務深淵,主要原因是來自中國國有銀行,也來自如螞蟻金服(Alipay)和微眾銀行(WeBank)等科技平台。◇

延伸閱讀
台灣單月出口首次超韓
2025年09月09日 | 2天前
杜邦遭侵權 美禁中企銷售產品
2025年09月09日 | 3天前
全球股市熱絡 美日台創新高
2025年09月09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