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7成年輕人 受失眠困擾

「主動熬夜」現象普遍,超過30%的年輕人表示「捨不得睡覺」,將深夜作為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
「主動熬夜」現象普遍,超過30%的年輕人表示「捨不得睡覺」,將深夜作為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

【記者李清源/綜合報導】

中國的先聲藥業集團近日宣布,其新型抗失眠藥物已正式首發,然而,在這一突破背後,隱藏著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一方面,逾5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睡眠產業在不斷擴張,另一方面年輕人深受失眠困擾,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議題。

9月4日,由先聲藥業引進的全球新一代抗失眠藥達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正式首發。先聲藥業集團8月25日稱,根據中國Ⅲ期臨床試驗數據結果顯示,該藥物被視為為中國數億失眠人群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

此前,中國睡眠研究會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簡稱〈睡眠報告〉)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的睡眠困擾率為48.5%,近一半的成年人群體飽受睡眠困擾,在女性中,有51.1%受睡眠困擾,而在男性中則有45.9%。這意味著,中國約有幾億成年人面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

35至44歲年齡層 受失眠困擾率高達71.95%

與傳統觀念中老年人失眠為主的印象不同,如今中國的失眠問題正明顯年輕化。不到30歲的重慶朱女士的睡眠監測報告顯示,「總睡眠時長7個小時,淺睡眠占90%,深睡眠只有6分鐘。」微信公眾號「深氪新消費」說,她拿到這份報告時,手在微微顫抖。

在深圳工作的26歲小杜,是典型的「主動型失眠者」。他說,「這已經是這個月第15次熬夜了,不是不想睡,而是腦子根本停不下來。」類似的故事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屢見不鮮。根據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臨床數據,30歲以下因睡眠障礙就診的患者同比增長約20%。

〈睡眠報告〉指出,約65.91%的被調查者曾經歷睡眠困擾,其中35至44歲年齡層的被調查者困擾率高達71.95% ,而90後、00後群體中,近七成有過失眠經歷。尤其是「主動熬夜」現象普遍,超過30%的年輕人表示「捨不得睡覺」,將深夜作為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機構數據顯示,90後、00後有七成人靠吞下助眠藥入睡。失眠困境背後,是一個正在飛速膨脹的產業——睡眠經濟。

年輕人深受失眠困擾,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議題。示意圖。年輕人深受失眠困擾,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議題。示意圖。(Shutterstock)

助眠產業興起 保健品、設備亂象叢生

〈睡眠報告〉顯示,中國睡眠健康產業從2016年的2,616.3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近5千億元。艾媒咨詢預測,2027年中國睡眠健康市場規模將達6,586.8億元,而〈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5〉則預計2030年有望突破兆元大關。

電商平台數據顯示,褪黑素產品是睡眠經濟的最大驅動力之一。2025年第一季,唯品會褪黑素產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0%;天貓健康稱,每天有超過1萬人搜索「褪黑激素」,其中18至29歲群體占比超過30%。

除了傳統保健品,AI智慧型睡眠設備正成為新風口。智慧型睡眠手環、AI助眠機器人、智慧型遮光窗簾、可調節按摩的「智慧床墊」不斷湧現。

然而,行業繁榮背後,亂象也在顯現。一些助眠產品缺乏科學驗證,虛假宣傳屢見不鮮;褪黑素軟糖、噴霧劑等劑量不規範,甚至出現過量使用風險;線上「哄睡師」、「助眠顧問」缺乏專業培訓,收費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卻難以提供實質幫助。

睡眠困境不只是個人健康問題 背後是社會多重壓力縮影

失眠不只是個人健康問題,更是社會壓力的縮影。「深氪新消費」認為,年輕人睡不著,從來不是「矯情」,而是多重壓力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是來自社會的壓力,身處職場,重複不斷的匯報、做簡報,還要應對領導的呵斥,在這種「生存環境下」,產生的焦慮嚴重影響了睡眠;再加上房貸車貸、婚戀焦慮等幾座大山壓在身上,睡覺就變得更不容易了。

第二個原因來自生活節奏,「主動熬夜」成了很多年輕人的習慣。智慧型手機和短影音的普及,加劇了「主動熬夜」。睡前看一則短影音、看一集電視劇,不知不覺就熬到了後半夜。第三,年輕人因為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睡眠品質自然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睡眠經濟則以「解決失眠」為名,反過來加深年輕人的消費焦慮。一位消費者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買了一個智能睡眠儀,結果用著用著睡得更差了。」◇

「主動熬夜」現象普遍,超過30%的年輕人表示「捨不得睡覺」,將深夜作為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示意圖,與本文無關「主動熬夜」現象普遍,超過30%的年輕人表示「捨不得睡覺」,將深夜作為唯一屬於自己的時間。示意圖,與本文無關。(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台灣單月出口首次超韓
2025年09月09日 | 2天前
杜邦遭侵權 美禁中企銷售產品
2025年09月09日 | 3天前
全球股市熱絡 美日台創新高
2025年09月09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