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公式3大爭議 財政部籲再修法解套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三讀通過後,因統籌分配款公式錯誤引發諸多爭議,部分縣市對分配結果不符預期表達強烈質疑。財政部10日強調,去年立法過程,三讀當天反覆抽換提案並倉促通過,最終表決版本與委員會送出版本不同,導致財政部無從表達意見,而條文本身的邏輯瑕疵,是造成目前分配困境的主因,籲再次修法解套。
公式出包三大爭議
財政部指出,新版《財劃法》第16條之1的分配公式存在三大核心爭議。首先是「分母計算矛盾」,公式規定90.5%稅款分配給本島縣市(不含離島)、2.5%分配給離島三縣,分子雖分開計算,分母卻明文規定需以「全部」縣市合併計算,此一設計導致依115年度稅款設算後,將產生約345億元的鉅額統籌分配款無法完成分配。
其次,「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定義不明」,法條未明確規範計分方式與級距,由於不同級距將顯著影響地方獲配金額,差距可能因此拉大,極易引發爭議。第三、「鄉鎮市分配公式缺位」,法條未具體明定分配給鄉鎮市的核計項目、指標及權重,也未授權由何機關研訂,造成執行上有窒礙之處。
財政部澄清,外界不應將財政部先前應立委要求所作的「初步試算」,與8月29日依法定公式通知地方的「實際設算結果」相比較。前者是在諸多假設條件下進行的估算,已註明並非最終結果,但後者才是依法計算的正式分配數額。
針對當前困境,財政部雖已於8月15日邀集地方政府會商,就未明文規定部分,參酌地方共識進行處理,但關鍵的分母爭議,行政部門仍無法逾越法律明文自為解釋。至於未分配數額,雖仍屬地方政府財源,中央不得挪用,應透過再次修法程序解決。
立委:冤有頭、債有主
立委賴瑞隆表示,新版《財劃法》修法過程中有三大問題,包含藍白在國會強行通過導致錯誤百出、修法過程不聽中央意見導致出錯、政治性修法讓中南部財政更加困難。
立委林月琴表示,《財劃法》修法後,行政院發現公式錯誤等問題提出覆議,否決的依然是國民黨,現在怪行政院沒提醒、財政部亂算、民進黨政府不會做事。「冤有頭、債有主,請國民黨去找(立委)傅崐萁和傅隨組織討公道,不要欺負認真做事的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