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鍋行業遇降溫 海底撈三年首遇營利雙降

火鍋龍頭企業海底撈上半年業績下滑並非孤例,而是中國整個火鍋行業困境的縮影。(大紀元圖片)
火鍋龍頭企業海底撈上半年業績下滑並非孤例,而是中國整個火鍋行業困境的縮影。(大紀元圖片)

【記者李冰/綜合報導】

中國火鍋龍頭海底撈近日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財報,營收和淨利潤均出現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為2022年以來首次出現業績雙降。與此同時,整個中國火鍋市場也顯露出「降溫」跡象,多家知名品牌遭遇關店潮。

海底撈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207.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3.66%;歸母淨利潤17.59億元,同比下降13.72%。報告稱,業績下滑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加劇、消費需求變化以及公司在產品和經營模式調整初期的影響。

其中翻桌率成為關注焦點。翻桌率,在餐飲業中指一張餐桌在特定時間段內被重複使用以服務新顧客的次數,是衡量餐廳座位使用效率和生意興旺程度的重要指標。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整體翻桌率降至3.8次/天,低於去年的4.2次/天。顧客總數也從去年同期的超過2億人次減少到1.9億人次。儘管人均消費微升至97.9元,但主營業務——餐廳經營收入同比下降9%,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95%降至89.8%。

海底撈透過「啄木鳥計畫」調整布局,關閉了33家經營不善或增長潛力不足的餐廳,同時新開25家自營餐廳和3家加盟餐廳。

相較堂食低迷,外賣業務表現突出,但總收入占比仍不足8%,尚無法彌補火鍋主業的收入下滑。同時,成本上漲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上半年,原材料及耗材占比升至39.8%,員工成本占比提高至33.8%,租金等開支也同步增加。

海底撈的業績下滑並非孤例,而是中國整個火鍋行業深陷困境的縮影。另一巨頭呷哺呷哺上半年收入同比減少18.9%,預計虧損0.8億至1億元,已連續虧損四年,並於2024年關閉了219家餐廳。

此外,多家知名火鍋品牌也陷入「關店潮」。曾被譽為「重慶火鍋排隊王」的網紅品牌朱光玉火鍋館,近期傳出長沙門市全數停業;曾經的火鍋巨頭「楠火鍋」近一年關閉超過200家;老牌「小肥羊」門市規模大幅縮減;港式火鍋品牌「一哥澳門豆撈」也僅剩一家門市。◇

延伸閱讀
【讀報心得】讀報進行式
2025年08月29日 | 1個月前
注意!飲品溫度太高 或增加罹癌風險
2025年08月27日 | 1個月前
韓調查:中製電器恐洩個資
2025年09月05日 | 28天前
川普警告各國撤銷數位稅
2025年09月05日 | 28天前
豐田上半年獲利 為陸16家車企1.9倍
2025年09月05日 | 28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