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警告各國撤銷數位稅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警告,若有國家推行數位監管措施,將面臨「重大關稅」制裁,因為這類規範往往懲罰的是美國企業,卻讓中國公司得以豁免。
據《政客》(POLITICO)和《金融時報》報導,雖然川普未在「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的發文中點名,但多方消息指出,其言論主要針對韓國國會正在審議的多項數位法案。
川普發文批評,所謂的「數位稅收」、「數位服務立法」及「數位市場規則」都是為了打擊甚至歧視美國科技產業。
他指責這些政策「荒謬的對中國最大型科技公司網開一面」,讓北京企業全身而退,而美企卻首當其衝;「若不撤銷這些歧視性措施,美國將對該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重大關稅,並限制該國獲取我們高度保護的科技與晶片。」
川普強調,「美國與美國科技公司不再是世界的提款機或門墊」,要求各國展現對美國及其創新的尊重,否則「就要承擔後果」。
韓國推動監管科技平台
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在競選期間承諾加強監管大型平台,並支持國會提出的「平台競爭促進法」(PCPA)等多項法案。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恐使谷歌、蘋果、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被認定為「壟斷者」並遭重罰。
多家媒體報導,8月25日,川普在白宮與李在明會面之際,美方表達了對韓國數位平台法案的強烈不滿,並暗示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
韓國政府在壓力下同意放棄部分過於嚴苛的提案,轉向採用較溫和的立法替代方案。但白宮仍認為首爾的政策走向缺乏清晰性,必須持續施壓以保護美國企業的利益。
美將數位規則納入貿易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8月初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提名聽證會上明確表示,美方不會容忍針對美國企業的歧視性數位規則或行政限制,並強調相關議題幾乎已成為美國所有貿易談判的核心內容。
保守派評論人士柯克(Charlie Kirk)日前也在社群平台X發文,批評韓國政府「持續用監管打壓美國企業,卻對中國公司網開一面」,並直言「只有川普能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不該再受懲罰」。
韓國數位監管爭議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KFTC)自2022年起曾推動類似歐盟《數位市場法》(DMA)的「平台競爭促進法」(PCPA),試圖以事前管制,制衡具市場支配力的平台。但在美方壓力下,該委員會最終於去年9月撤回相關議程,轉而透過修改《公平交易法》來規範平台行為。
川普第一任期時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 Brien)早在2023年即警告,此類法案等同「送給中國共產黨的禮物」,因為北京旗下的科技巨頭往往能規避限制。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米勒(Carol Miller)亦於去年9月提出「美韓數位貿易執行法案」,並於今年5月重新提出新版法案。她指出,韓國擬議的平台規範恐「不當加重美企負擔,卻讓中國科技公司受益」。
歐盟模式與美國反彈
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於2022年11月生效,並於2023年5月開始大規模推行,被川普政府視為針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政策。
根據《數位市場法》,谷歌、亞馬遜、蘋果、字節跳動、Meta與微軟等「守門人企業」必須允許用戶移除預裝軟體、避免資料自我偏好,違者最高可罰全球營收的一成。
今年年初,歐盟首次依該法對大型科技公司開罰,蘋果因限制用戶選擇,被罰5億歐元(約新台幣181億元);Meta因違反資料處理規範被罰2億歐元。
川普明言,任何國家的數位監管、數位服務稅都將被視為「非關稅壁壘」,美國將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他今年2月已下令相關部門展開調查並制定對等反制方案。
針對川普日前的警告,歐盟官員迅速回應,強調監管經濟活動是其「主權權利」,並駁斥相關措施是專門針對美國企業的說法。
據路透社報導,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今年8月與川普在白宮私下會面,其間針對外國推動「數位服務稅」表達擔憂。
川普預計週四(9月4日)在白宮玫瑰園招待超過二十位科技與商界領袖。
外界認為,這場聚會象徵矽谷與華府的關係正在調整,突顯川普在人工智慧及新興科技政策上的影響力。據報導,雙方已在人工智慧監管、種族與多元議題上逐步靠攏,矽谷企業也正對白宮政策興趣日增,包括降低多元共融(DEI)強制規範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