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out!中醫護眼智慧

中醫認為,眼睛與五臟六腑運作息息相關。(123RF)
中醫認為,眼睛與五臟六腑運作息息相關。(123RF)

文/洪政陽(迪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眼睛問題逐漸成為焦點。其中,乾眼症是常見眼部疾病之一,嚴重時甚至視力受損。中醫提供一系列眼睛保健法,藉由中醫護眼傳統智慧,提供大家維持健康新選擇。

中醫認為,眼睛與五臟六腑運作息息相關。《黃帝內經》記載:「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這意味著肝、心、脾、肺、腎的功能狀態,都會影響眼睛健康。透過中藥調理、針灸治療、穴位按摩、食療與良好生活習慣,讓靈魂之窗更加明亮。

靈魂之窗與五臟六腑

根據中醫的「五輪學說」,眼睛的不同部位與五臟對應:

血輪(心):內、外眼角的血絡,心血不足時,眼白易泛紅。

風輪(肝):黑眼珠,肝火旺盛可能導致眼睛乾澀、視力模糊。

氣輪(肺):眼白部分,肺氣不足可能造成眼睛疲勞、易乾澀。

水輪(腎):瞳孔,腎虛者易出現眼睛昏花、視力減退。

肉輪(脾):眼皮,脾虛可能導致眼瞼腫脹、眼袋問題。

由此可見,中醫護眼並非局部保養,而是從全身氣血平衡著手。

|乾眼症的中醫觀點|

◆ 肝腎陰虛型:眼乾澀、視力模糊、畏光,伴隨頭暈耳鳴、腰膝痠軟。

◆ 肺陰不足型:眼乾澀、怕風,常伴隨口乾咽痛、乾咳。

◆ 脾肺虛弱型:眼無神、乾澀,易疲倦。

◆ 脾胃溼熱型:眼乾澀、分泌物多且黏稠。

◆ 肝經鬱熱型:眼乾澀、紅腫刺痛,常見於壓力大者。

|中醫日常護眼之道|

● 穴位按摩與熱敷:適當眼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護眼穴位:攢竹(眉頭內側)可舒緩眼睛疲勞。睛明(眼內角)改善眼睛乾澀。承泣(眼下方)緩解眼部充血。合谷(手掌虎口)提升整體氣血循環。每天按壓這些穴位3~5次,每次5~10分鐘,有助緩解乾眼症的不適。

適當按摩4個穴位(攢竹、睛明、承泣、合谷)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適當按摩4個穴位(攢竹、睛明、承泣、合谷)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眼睛疲勞。(馬光醫療網提供)

● 調整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盯著螢幕,每30~40分鐘休息眼睛;增加環境溼度,例如冷氣房內放置加溼器或一杯水;充足睡眠,減少熬夜,睡眠不足容易加重乾眼症。 

●食療與營養補充:護眼食品應以滋補肝腎、潤燥生津、補氣養血為主,推薦如下:

枸杞、菊花、決明子、桑葉:可滋陰養目,適合眼睛乾澀、易疲勞的人,能補充津液、保護眼睛。

黑芝麻、核桃、桑葚:補肝腎,適合視力減退、夜盲症、眼睛模糊的人。

銀耳、百合、麥門冬:潤燥生津,適合眼睛乾澀、口乾舌燥者,能提升淚液分泌。

胡蘿蔔、南瓜、蛋黃:富含維生素A,適合保護眼睛、預防視網膜退化。 

漢方護眼茶飲漢方護眼茶飲(馬光醫療網提供)

● 漢方護眼茶飲:

明目安神桂圓枸杞菊花茶:材料有桂圓5顆、枸杞2錢、白菊花3錢,可達補血養肝、舒緩眼睛疲勞功效。

清肝明目決明子茶:材料有決明子3錢、菊花2錢,可達清肝火、緩解視疲勞功效。

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的常見困擾,除了西醫的人工淚液與西藥治療外,中醫提供更全面護眼方案,強調內外兼治,緩解症狀,從根本改善體質。◇

迪化馬光中醫診所洪政陽醫師。迪化馬光中醫診所洪政陽醫師。(馬光醫療網提供)
延伸閱讀
中醫急救錦囊 緩解旅行不適症狀
2025年09月04日 | 14天前
揮別處暑季節 白露養出水潤肌
2025年09月01日 | 17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