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尾牽罟、湖東老街打鐵趣 慢遊苗栗的山與海

「牽罟」亦即地曳網,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里長梁清文說,因氣候因素,此項文化活動目前僅限於每年4月至10月之間。(記者黃玉燕/攝影)
「牽罟」亦即地曳網,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里長梁清文說,因氣候因素,此項文化活動目前僅限於每年4月至10月之間。(記者黃玉燕/攝影)

文/記者黃玉燕

「牽罟」亦即地曳網,是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之一,只要鑼一響,水尾村民就會扛起漁網,沿著牽罟路,逕自往海邊奔去。你有多久沒有到農村走走,本文帶領讀者領略苗栗社區山與海共遊的慢活時光。

臺灣農村普遍呈現人口老化與產業凋零困境,近年政府推動「金牌農村」,挖掘不少致力翻轉農村老舊社區的推手,從農村再生逐漸邁向永續觀光願景。

苗栗後龍是個擁有美麗海岸線漁村,過往居民多靠漁事維生,近年農村式微,水尾里社區發展協會推動農村再造,傳承在地百年傳統「牽罟」捕魚文化,將此技藝傳承下一代,逐漸形塑出產業文化觀光。

水尾社區會將海上牽罟,改採陸上形式,並配合海浪影音效果,讓四季來的遊客都能體驗。水尾社區會將海上牽罟,改採陸上形式,並配合海浪影音效果,讓四季來的遊客都能體驗。(記者黃玉燕/攝影)
社區彩繪牆描繪村民「牽罟」捕魚。社區彩繪牆描繪村民「牽罟」捕魚。(記者黃玉燕/攝影)

 

季節限定  牽罟路的文化巡禮 

社區再造推手——後龍鎮水尾里里長梁清文整合產官學資源,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兼顧「產業」與「綠色照顧」翻轉社區困境。他表示,因氣候因素,此項文化活動僅限每年4~10月,東北季風一起就停止;屆時,水尾社區會將海上牽罟改採陸上形式,配合海浪影音效果,讓遊客四季都能體驗此一特色文化。

由導覽員帶領「牽罟路文化巡禮」,讓旅人感受百年漁村生活智慧,體驗「海廢療育手作」,撿拾當地海邊廢棄浮球加以改造,一艘艘藍色小船填充水草與多肉植物,並加以彩繪,饒富趣味。

據說,鄰近村落聞風也加入撿拾浮球與廢材的永續行列;午餐則享用吃在地、食當季「牽罟特色餐」芋頭、番薯、黑米、鮮蚵、午仔魚一夜干等食材入菜,吃出漁村風味。

體驗課程「DIY一夜干」。體驗課程「DIY一夜干」。(記者黃玉燕/攝影)
午餐享用吃在地、食當季的「牽罟特色餐」,芋頭、番薯、黑米、鮮蚵、午仔魚一夜干等食材入菜,道道料理吃得出漁村的風與海味。午餐享用吃在地、食當季的「牽罟特色餐」,芋頭、番薯、黑米、鮮蚵、午仔魚一夜干等食材入菜,道道料理吃得出漁村的風與海味。(記者黃玉燕/攝影)

 

湖東老街再生  有機農園滿載而歸

西湖湖東社區文化巡禮,感受苗栗農村山海共遊的多元風貌,湖東老街家戶門前文化磚訴說過往繁華,老布庄、藥行,以及街上僅存打鐵鋪,黝黑燒鐵磚窯映照出歲月的艱辛。

導覽員說,早期街上曾擁有5家打鐵鋪,打鐵工作異常勞累,長期下來造成身體損傷,如今尚存的一家,第五代子孫返鄉接手只為技藝不失傳。

湖東社區發展有機農園友善耕作,若遇到合宜時節,民眾還可親自採摘蔬果,滿載而歸,也能散步到金工小教室,DIY完成專屬鑰匙圈,為旅程留下紀念。

這不僅是一趟旅行,更是社區展現成果,歡迎民眾走進農村,發掘苗栗慢活魅力。◇

街上僅存的一家打鐵鋪已承傳至第五代,黝黑的燒鐵磚窯,映照出歲月的艱辛。街上僅存的一家打鐵鋪已承傳至第五代,黝黑的燒鐵磚窯,映照出歲月的艱辛。(記者黃玉燕/攝影)
遊湖東社區也可搭電動遊園車環繞農村小徑,走訪有機農園、認識友善耕作,若遇到合宜時節,可親自採摘蔬果,滿載而歸。遊湖東社區也可搭電動遊園車環繞農村小徑,走訪有機農園、認識友善耕作,若遇到合宜時節,可親自採摘蔬果,滿載而歸。(記者黃玉燕/攝影)
遊湖東社區也可搭電動遊園車環繞農村小徑,走訪有機農園、認識友善耕作,若遇到合宜時節,可親自採摘蔬果,滿載而歸。遊湖東社區也可搭電動遊園車環繞農村小徑,走訪有機農園、認識友善耕作,若遇到合宜時節,可親自採摘蔬果,滿載而歸。(記者黃玉燕/攝影)
延伸閱讀
白布帆堤防的初秋 甜根子花迎風
2025年08月24日 | 2個月前
秋來茶香濃 苗栗興隆的採茶日常
2025年08月17日 | 2個月前
池畔有詩 三灣鄉下林坪的秋荷時光
2025年08月13日 | 2個月前
牽罟——繫住不曾遺忘的海岸歲月
2025年07月27日 | 3個月前
苗栗表揚模範父親暨好人好事
2025年08月03日 | 3個月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