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穩定幣 中共備感壓力

美國近期通過《穩定幣法案》(GENIUS Act,也稱天才法案),推動美元掛鉤穩定幣制度化,強化美元在數位金融中的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外媒報導指出,中共對此備感壓力,將考慮允許使用與人民幣掛鉤的穩定幣。然而,多名專家直言,北京的資本管制與市場信任赤字將使這條道路步履維艱。
美國總統川普7月簽署《穩定幣法案》,首次為「美元穩定幣」提供明確監管架構,這是首部針對與美元掛鉤的加密貨幣重大立法。
美國將推出的「美元穩定幣」,旨在維持美元的穩定價值,因其背後有真實美元或等值安全資產作為準備金。這類數位代幣經銀行發行並由聯邦監管支持,被視為具保障。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報告分析,若銀行能保證1:1贖回,其在「功能上等同現金等價物」,且被國際會計準則納入認可範疇,代表美元穩定幣將與傳統金融資產站上同一舞台。
穩定幣2優勢 強化美元地位
市場估計,未來3年新增的美元穩定幣供給可能達1.75兆美元。《外交政策》報導,若成真,這波擴張帶來的後果將遠遠超出美國邊界——尤其是對中國。
報導引述了美元穩定幣的兩大優勢:其一是美元的全球流動性,其二是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安全性與化名性。這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數位黃金」。它允許資金自由流通於全球數位錢包之間,即便中共政府也難以完全監測或封鎖。
京東研究團隊更預測,銀行發行的美元穩定幣可能迅速推高使用量,並進一步鞏固美元在全球貿易的主導地位。中共官媒《中國日報》也承認,美元穩定幣的普及將增加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降低美國利率,並強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大紀元》表示,「美元本是全球核心貨幣,美元穩定幣料將帶來大量需求。」
樊家忠說,像花旗等大型銀行都計畫發行穩定幣,未來網路轉帳可透過穩定幣進行,速度快、成本低,需求會更多。他認為,這可能「開啟另一波美元的強勢時代」。
中共金融操控體系面臨威脅
對於北京來說,CFR報告推測,中國最先接受美元穩定幣的可能是出口導向企業,因其能顯著降低跨境交易成本。隨著時間推進,美元穩定幣甚至可能滲透至日常支付,逐步取代人民幣。
但是,報告分析,北京統治結構的一大支柱,是所謂的「金融操控」體系:透過嚴格的資本管制,將人民資金封鎖在境內,並引導至國有銀行。這套機制不僅維持國家金融穩定,也藉由「選擇性提供低廉成本的資金」,以確保精英階層對黨的忠誠。一旦美元穩定幣大規模流通,這套安排可能失效。
而中國企業與個人,如果透過美元穩定幣自由進行跨境支付與資本外流,就削弱了北京對資金的控制力。因此,這對中共來說是一個「關乎生存」的威脅。
中共擬推人民幣穩定幣
一旦跨境支付可透過美國穩定幣快速實現,企業與個人可能繞過監管。「淨園財經」博主王至清向《大紀元》表示,中國民間資本若大量以穩定幣形式翻牆出入,當局無法進行監控、限制,「這將危及中共政權」。
目前人民幣的國際化進展遠落後於北京目標。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25年6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的占比僅2.88%,為兩年來新低;相比之下,美元占比達47.19%。這意味著人民幣要憑藉穩定幣追趕美元,仍面臨艱鉅挑戰。
而北京正尋求新的對策。路透社日前引述多名知情人士報導,中共國務院會在8月底審議並可能批准一份新的人民幣國際化方案,其中包括首次允許發行「人民幣支撐的穩定幣」,此計畫將設定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目標,並分配央行等監管機構的職責,還會納入風險防控指引。
香港推穩定幣條例 信心恐不足
路透社指出,北京正在利用香港的高度市場化與國際接軌特性,探索人民幣穩定幣的可行性。香港立法會已於5月通過《穩定幣條例》,並於8月生效,條例接受金管局監管與審計,允許港元與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合法發行。
報導稱,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大行的香港分行可能成為發行人,並以「點心債」等離岸資產作為儲備,這有助擴大離岸人民幣資產池。
上海則正在建設數位人民幣的國際營運中心,並將與香港一同成為人民幣穩定幣的優先落地城市。
報導提到,中共領導人仍對上次人民幣的重大國際化措施心有餘悸。2015年中共央行轉採「市場化」機制制定人民幣中間價,結果一次性貶值引發大量拋售,央行被迫動用近一兆美元外匯儲備干預才止住本幣跌勢,之後中共加強了資本管制,這至今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
中國的學界與企業界正加強倡議發行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以主動對沖美元穩定幣影響的動能。
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向《大紀元》表示,關於人民幣穩定幣的風聲,「截至目前都還沒有官方證實」。他認為,這多半來自金融機構和富豪為了資本轉移而刻意營造氛圍,因「與北京當局資本管制政策相衝突」。
人民幣穩定幣 或又成社會控制工具
中共自2020年起大力推動央行數位貨幣,即「數位人民幣」,並於2021年展開試點,同時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活動。然而多年來,數位人民幣使用情況仍乏善可陳,缺乏廣泛採用。
王國臣表示,央行數位貨幣可追蹤個人金流,相較之下,「穩定幣保障使用者的隱私」。他推測,美元穩定幣式操作將成趨勢,既可達到數位經濟和貨幣的交易效率,同時又保障了使用者隱私,「未來可能各國的貨幣穩定幣會取代央行數位貨幣」。
《外交政策》專欄作家、CFR研究員劉宗媛則分析,若北京真推人民幣穩定幣,可能設計為「完全可追溯」,並結合實名制、人臉辨識,具備「到期日」、「用途限制」、「地理圍欄」等功能。「此舉將使貨幣成為政策工具,例如限定補貼只能用於特定場景,或限制離岸流通範圍。」
劉宗媛表示,早期的加密貨幣試圖瓦解權威、去中心化,北京關注的並非去中心化,而是以程式碼精細化國家控制。「在這個模式下,金錢不僅是交換媒介;它也成為落實政策與行使社會控制的工具。」
美國透過銀行發行與監管落實美元穩定幣,迅速鞏固了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與此相比,中共即便考慮人民幣穩定幣,也必須面對嚴格資本管制、政策透明度不足、信任缺口等結構性挑戰。樊家忠認為,北京若不解決結構性問題,人民幣也難憑穩定幣實現真正的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