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有用嗎?酸奶沒選對白喝了

益生菌被譽為腸道健康的「守護者」,但你喝的優格真的能讓益生菌發揮作用嗎?許多優格看似健康,卻可能因菌株選擇不當或活性不足而效果有限。
益生菌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益生菌?本文將從菌株種類、活性、數量及正確食用方法四個方面,帶你科學挑選和食用益生菌,確保每一口都為腸道健康加分。
菌株種類►認清益生菌的「身分」
益生菌的功效取決於具體菌株,而非籠統的「乳酸菌」。標籤上應明確標註菌株的屬、種及編號,例如:
●乳酸菌(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具腸道黏附力,有助於緩解腹瀉和大腸激躁症。
●動物雙歧桿菌亞種乳酸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BB-12):可提升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
●嗜酸乳桿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幫助分解乳糖,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
選購建議:檢查優格或益生菌產品標籤,確認是否列明具體菌株(如LGG、BB-12、LA-5)。若僅標「乳酸菌」或「益生菌」,其功效可能缺乏科學支持。
菌株活性►確保好菌「活著」到達腸道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必須在到達腸道時保持活性才能發揮作用。然而,胃酸、膽鹽和消化酶可能在途中「消滅」它們。以下因素影響活性:
●生產技術:冷凍乾燥技術(如使用脫脂奶粉保護劑),可大幅提升菌株活性保存。
●儲存條件:4°C冷藏可顯著減緩菌株活性下降,優於常溫儲存。
●包裝技術:腸溶包衣膠囊,可保護益生菌通過胃酸環境順利進入小腸。
選購建議:選擇標有「活菌保證」(Live and Active Cultures)或「至保存期限仍存活」(contains live cultures through (expiration) date)的產品,並確保購買時產品處於冷藏狀態。優先選擇知名品牌以確保技術可靠性。
益生菌多少才夠►教你看清劑量指標
益生菌數量以「菌落形成單位」(CFU)表示,通常每份建議含10⁹(10億)CFU以上,以確保功效:
●日常保健:5億至10億CFU通常足夠。
●特定需求(如腸道恢復):可能需要20億CFU或更高。
選購建議:查看標籤上的CFU數值,並確認是否註明「至保存期限仍存活」。避免選擇僅標「含益生菌」而無具體數量的產品。
※注意:數量並非越多越好,過高劑量可能不適合免疫力低下者。
食用時機技巧►如何讓益生菌發揮作用
選對益生菌只是第一步,食用方法同樣關鍵:
●食用時機:飯後食用可減少胃酸對益生菌的破壞,提高存活率。
●避免高溫:不要與過熱食物(如熱湯)同食,防止菌株失活。高溫殺菌優格(如巴氏殺菌)已無活菌,需避免。
●持續攝入:每日或每週規律食用,短期攝入效果有限。
●搭配建議:優格可搭配常溫水果或堅果,益生菌補充劑可隨溫水服用。
選購建議:若選擇益生菌補充劑,優先挑選採用腸溶包衣技術的產品,確保菌株到達腸道。
天然益生菌來源:更多選擇
除了市售優格,生活中還有許多富含益生菌的天然發酵食品:
●克菲爾(Kefir):含多種乳酸菌和酵母,營養豐富。
●自然發酵泡菜和酸菜:選擇未高溫處理的天然發酵產品。
●味噌和納豆:富含耐熱益生微生物,適合亞洲飲食。
●康普茶:含多樣共生菌群,適合飲用。
※關鍵提醒:益生菌怕熱,這些食品應避免高溫烹調。
挑對益生菌 讓健康從腸道開始
益生菌確實能為腸道健康帶來益處,但前提是選對菌株、確保活性、關注數量並正確食用。優格或其他益生菌產品並非「喝了就有效」,而是需要科學挑選和食用。借助標籤信息和正確食用方法,讓益生菌真正「活著到腸」,為你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