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全失敗 民進黨團幹部集體請辭

大罷免第二波7名藍委罷免投票23日結束,不同意票數均多於同意票、比例皆達六成以上;若加上7月26日首波罷免投票時成功守住席次的24藍委,31藍委全數留任,大罷免也以全數失敗塵埃落定,立院席次分配並無改變。民進黨立院黨團幹部24日紛紛表態請辭。而資深媒體人陳揮文認為,藍營表面勝利,實則嚴重內傷。
第二波罷免案投票對象皆為國民黨立委,包含新北市羅明才;台中市顏寬恒、楊瓊瓔、江啟臣;新竹縣林思銘;南投縣馬文君、游顥等7人。由於此7案皆是藍營優勢選區,外界並不看好罷免會通過,開票當天不同意票數始終多於同意票,開票約1小時後,就全部宣告失敗,同意票比例皆高於六成,且同意票皆未達選舉人數25%的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這7案投票率都在五成左右,遠不及第一波投票,在被罷免的31席藍委中,投票率最高的是花蓮縣傅崐萁案,達到60.10%;而第二波投票率最高者是顏寬恒案的50.34%,其次是江啟臣案50.24%,其餘5案均未達50%,且都低於首波投票率最低的黃建賓案,而林思銘案投票率更僅有46.68%,是31個罷免案中最低的地區。
第二波罷免投票結束,大罷免活動也塵埃落定,遭到罷免的31藍委、新竹市長高虹安等人全數防守成功,代表立法院各黨團席次分配並無改變,維持朝小野大的局面,而藍營也仍舊無法單獨過半。
民進黨團幹部紛表態卸任
大罷免失敗告終,民進黨內掀起咎責聲浪,黨內傳出立法院黨團路線應該全面檢討。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副幹事長林楚茵、黨團書記長陳培瑜,以及副書記長林月琴、郭昱晴24日都發文說,將卸任職務。黨團總召柯建銘則喊話,朝小野大每一戰都是困難的,大家要團結不要失志。
陳揮文則認為,對藍營來說,也並不算贏,因為大罷免原本是希望讓立院席次洗牌,能夠單獨過半,但這本來就很難,罷藍委很難,罷綠委也是一樣,這次罷免結果只是成功防守,卻未增加任何一個席次;但藍營在罷免過程中因偽造文書而被司法偵辦、收押、起訴的基層黨工多達上百人,這對基層黨部、黨內組織來說,無疑是嚴重的內傷。
台灣基進:投反對票不等於親中
台灣基進祕書長吳欣岱分析,罷免和選舉不一樣,「選舉是比誰更好,罷免則是要論述別人不好」,在宣傳上本就居於劣勢,更重要的是選舉後的政治結構早已成型,要去破壞它,就會引來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包含共用樁腳的民代、正在進行標案的廠商、陳情案未解決的民眾等,罷免對他們來說不是理想,而是對「安穩生活」的威脅。
「投下反對罷免的人並不是選擇親中」,吳欣岱表示,實際上想當中國人的台灣民眾已經越來越少,統派民意已經穩定少於一成,民眾在乎的是拒絕執政黨獨大,這是公民社會對民主的本能反應,而不是藍綠對決;台灣需要的是一個忠誠於台灣的在野黨,才能讓民主制度的政黨政治,圍繞著台灣利益核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