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媒報導北京機器人運動會為何啞火

2025年8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一個機器人摔倒,另一個機器人偏離賽道。(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5年8月17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一個機器人摔倒,另一個機器人偏離賽道。(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鍾原

8月14日,中共北京市政府牽頭主辦了一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新華社等黨媒都高調報導,聲稱全面展示人形機器人的「智能決策和綜合實力」,還將推動「核心技術的突破」等。然而,8月17日賽事結束前,新華社就忽然變調,稱運動會的熱潮背後,「冷思考」同樣重要。黨媒忽然啞火,原因自然不難想像,眼看運動會期間比比皆是的翻車現象,確實很難再吹噓了。

黨媒虎頭蛇尾的報導

新華社8月14日報導,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綜合性賽事——「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在北京開幕,號稱將「全面展現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協作等領域的前沿成果」;將推動人形機器人「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核心技術的突破」。

黨媒一如既往的唱讚歌,似乎忘記了4個月前的教訓。4月19日,北京曾搞了一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結果現場狀況迭出。新華社的報導也曾被迫降低了宣傳調門,並承認「一些機器人在路測中零件脫落、關節開裂、不慎摔倒」。但一些中文媒體偏要稱此事代表了「中美科技戰」,硬生生把宣傳搞砸了。

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工作人員用設備吊起一個在賽跑中摔倒的機器人。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工作人員用設備吊起一個在賽跑中摔倒的機器人。(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時隔4個月後,北京舉辦的又一個人形機器人賽事被冠以「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名頭,新華社介紹的主體賽項包括100米、400米、1500米、立定跳遠、自由體操、足球5V5等競技賽;也有單機舞蹈、群體舞蹈、武術等表演賽;以及物料搬運技能競技、藥品分揀技能競技、清潔服務技能競技等場景賽;還有外圍賽項包括籃球、桌球、集體舞蹈、自由搏擊、功夫搏擊等。

然而,8月16日賽事正在進行之際,新華社又發出報導〈人形機器人離我們的生活還有多遠?〉,味道迅速就變了。報導稱,這場運動會的熱潮背後,「冷思考」同樣重要;並稱人形機器人要真正適應人類生產生活環境,走向規模應用乃至千家萬戶,「仍需一定時間和耐心」。

新華社的報導從「全面展現前沿成果」,很快變為「冷思考」,可謂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當然,新華社仍然不願透露運動會上的那些尷尬鏡頭。

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前,技術人員牽著機器人跑。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前,技術人員牽著機器人跑。(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人形機器人的真實水準

運動會的現場狀況,澆滅了黨媒的宣傳,新華社的報導不得不引用多位業內人士的話,道出了一些實情,列舉以下。

「人形機器人的通用能力、泛化能力、安全性等有待提高…比如機器人能很好的完成一次性抓取,但類似削瓜皮等持續性的動作相對較難。」

「人形機器人的魯棒性、模型能力、泛化能力等還需進一步提升。人類環境,尤其家庭環境並非標准化場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只有機器人泛化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才能走進家庭干大部分家務活。」

「行業還未真正實現技術收斂,軟硬體等需進一步標準化……比如端到端的大模型、基於強化學習的大運動控制等……還沒有完全實現收斂,這也意味著未來企業仍將大量投入研發,尋求更優技術路徑。」

還有業內人士直言,「當前限制人形機器人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有:機器人大模型或具身智能的架構還有待提升,硬件沒有實現量產等。未來需要更低成本的硬體、算力。」

2025年8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工作人員扶起一個在障礙賽中摔倒的機器人。2025年8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工作人員扶起一個在障礙賽中摔倒的機器人。(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真實物理數據大量欠缺,數據獲取成本較高……由於虛擬仿真數據能夠通過更低成本快速獲取,現階段機器人的訓練數據大多以虛擬仿真數據為主,真實的物理數據相對較為缺乏。」

中共急於宣傳所謂的科技創新,但業內人士無法在短期內完成這一政治任務,更多爛尾項目的苗頭已經浮現,因此被迫說出了一些真話。業內人士還普遍提及了安全問題,但在安全缺乏保障的情況下,中共就盲目舉辦運動會,完全不顧及可能的風險。

機器人仍然跑不過人

8月15日,中共宣傳部專門為海外中文媒體供稿的「中國新聞網」報導稱,相較於今年4月的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機器人算法進步明顯,本屆運動會上摔倒等故障發生率下降。

運動會第二天,中共媒體變相承認了運動會上的機器人不斷摔倒,但還繼續嘴硬,並試圖硬挖點料來宣傳。然而,運動會的亮點有限,各個媒體之後不約而同地聚焦1500米賽跑項目,介紹冠軍的成績是6分34秒。

在國際田聯的賽事中,1,500米賽跑男子目前的最好成績是3分26秒,女子最好成績是3分49秒。人類在奔跑中必然出現疲勞,不得不調整和控制速度,機器人靠電力卻可以持續奔跑;但此次人形機器人1,500米賽跑的最好成績為6分34米,差不多是人類最好成績的兩倍。人形機器人仍然跑不過人。

按照未來的發展預測,人形機器人可能有一天會跑出比人類更快的速度;但另一個問題就可能接踵而至,人類的陪跑員或近距離控制者如果跟不上機器人的速度,那麼如何能做到有效控制,一旦失控,風險就可能大增。

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足球賽中,對陣的兩個機器人在球門前奇怪地對峙。2025年8月14日,在北京舉行的人形機器人運動會足球賽中,對陣的兩個機器人在球門前奇怪地對峙。(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只要對黨「忠誠」的機器人

中共如此熱衷於人形機器人的宣傳,而且極力在趕鴨子上架,除了政治上的需要,還暗藏軍事上的禍心。中共恐怕十分希望機器人能盡快代替人上戰場,可能還期望能解決中共軍隊一再強調的「忠誠」問題。

然而,機器人需要人來控制,控制機器人的人照樣存在「忠誠」問題。機器人一旦失控,就可能不分敵友、無差別地攻擊。機器人雖然是機器,卻不見得真的就能對黨「忠誠」。不過,這阻擋不了中共繼續把機器人的發展作為政治任務、用於政治宣傳,繼續企圖利用各種手段來保住中共政權。

從人形機器人的半程馬拉松,再到所謂的機器人運動會,中共不顧技術現實、不顧風險,正在盲目推動機器人發展的一次「大躍進」。業內人士的一些實話,或許仍然無法令中共官員們清醒;機器人的一次次無奈摔倒,恐怕也難以阻止中共的野心。

只要中共繼續存在,還會搞出人形機器人的下一個鬧劇,科技人員還要繼續服從於政治任務,而難以真正遵循規律地潛心工作。更多的科技人士,無論身在中國大陸或是海外,都應該更加清醒,中共即將倒台之際,不要再上中共的當了。◇

延伸閱讀
專家:中國網路防火牆 變更嚴厲
2025年08月20日 | 2天前
央企大甩賣 光電風電成燙手山芋
2025年08月19日 | 3天前
補貼換股權 美國推動晶片本土化
2025年08月20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