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衝擊 日本7月出口 創下四年多來最大跌幅

日本7月出口創下四年多來最大跌幅,表明美國關稅持續給日本製造商帶來壓力,不過,出口量卻上升1.2%,顯示出口商為維持市場份額,已經自行降價吸收美國關稅成本。
據日本財務省週三(20日)公布,7月出口額年減2.6%,跌幅超過市場預期的2.1%,主要受汽車、汽車零件和鋼鐵拖累,創2021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總體貿易赤字達到1,175億日圓。日本7月對美國出口年減10.1%,其中汽車與零件出貨量分別大幅下跌28.4%與17.4%。
美日關稅與日本經濟前景
今年4月起,美國對進口汽車及零件加徵25%關稅,並對大部分其他商品加徵10%關稅,6月則將鋼鐵關稅加倍至50%。
汽車業是日本最大出口產業,上述措施對其構成重大壓力。日本汽車製造商為維持出貨量,多數選擇降價吸收額外成本,但經濟學家預期這最終仍可能轉嫁給美國消費者。美日已於7月22日、23日達成協議,美國同意將汽車關稅從原本27.5%(25%關稅加上原來2.5%)下調至15%,其他商品也降至15%。不過,新關稅水準仍遠高於原先的2.5%,且美方並未公布調降關稅的具體生效日期。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強調,有關用於正式記錄美日、美韓貿易協議的文件「還需要數週才能準備好」,但他表示美國已與日本、韓國就協議達成「共識」。
在自民黨執政聯盟於7月參議院選舉失利後,日本首相石破茂正面臨下台呼聲。他因未堅持要求將美日貿易協議細節落實為書面文件而遭到抨擊。不過,石破茂表示,日本不堅持將協議落實為文件,是為了避免延誤美方減稅進程。
7月出口額下滑,可能加劇外界對日本經濟的擔憂。在過去五季中,雖然日本國內消費疲弱,依靠出口仍能勉強實現增長,但出口若進一步下跌,則可能陷入衰退。出口持續下降也可能促使日本央行(BOJ)保持謹慎立場。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將在9月暫緩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