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水泥產量創16年新低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房地產不景氣,水泥業近年陷入內捲困境,價格下跌,利潤暴跌,今年7月的水泥產量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
8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水泥產量為1.46億噸,同比下降5.6%;1至7月水泥產量為9.58億噸,同比下降4.5%。彭博社分析中共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指,在房地產危機懸而未決,基礎設施建設乏力的背景下,中國7月的水泥產量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彭博社報導認為,很少有商品能比不起眼的水泥更好的展現中國經濟現狀,其產量下滑表明,在經歷了上個十年的狂熱之後,中國的建築業已經顯著放緩。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水泥比鋼鐵等更受關注的行業更能反映中國的「舊經濟」,因為它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且幾乎完全依賴建築業。
該報導分析水泥產量的下跌原因,一是受天氣拖累,因為熱浪和強降雨影響了建築活動。二是水泥生產商被政府要求縮減產能,以更好的匹配一些內部改革的需求。然而主要是由於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以及基礎建設活動不慍不火。
中共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下滑,工業活動、投資和零售額均不及預期。鋼鐵產量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新低,房地產投資為202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人民幣貸款也出現20年來的首次萎縮。
房地產7月零售銷售同比(比去年7月)小幅增長3.7%,低於市場預期的4.6%,環比(比上個月)增幅是今年新低。中國前100家房企的新房銷售連續兩個月同比跌幅超過20%。
美國財擴房地產投資公司總裁蔣品超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的房地產很難提振起來。因為經濟發展處於萎縮狀態,人們都不買房子,沒有買房子,自然不會建房子,水泥作為建築的最基本的材料之一,還有其他的建材像木製的材料,還有家電等行業,都會相繼萎縮。「整個房地產行業,以及其上游和下游的行業,都處於一種萎縮狀態。」
彭博社認為,過剩的混凝土無法像過剩的太陽能電池板或汽車那樣運往海外。不過,中共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7月,中國出口水泥及水泥熟料101萬噸,同比增長117.4%;1至7月累計出口516萬噸,同比增長60.3%。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水泥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中柬埔寨、菲律賓和蒙古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中國水泥7月產量是十幾年最低,但出口大增,說明企業將存貨大量對外低價傾銷以解困,利潤不大。實際上也是在前些年集中擴大生產之後造成過剩的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