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團人頭戶轉戰企業法人 金管會強化防詐機制

金融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近來詐騙集團人頭帳戶已悄悄從個人轉向企業法人,鎖定實收資本額新台幣20萬元以下開戶免驗資漏洞。為此,金管會近日指出,已啟動多項管制措施,要求銀行嚴格落實KYC(認識你的客戶)審查;同時,也研議修正《詐防條例》,以建立銀行與虛擬貨幣業者之間的跨業照會機制,從源頭防堵金流與幣流。
金管會銀行局長童政彰表示,詐騙集團利用企業法人開戶門檻較低,向銀行聲稱是小型商家,藉此獲准開立法人帳戶後,再將帳戶轉賣變成人頭戶,規避銀行的現有控管機制。為強化防堵,金管會已要求銀行公會制定實務規範,特別針對此類小型商家開戶案件,加強KYC審核與後續監控,以防杜詐騙集團有機可乘。
在虛幣流向管理方面,童政彰指出,目前銀行的聯防機制僅限於銀行同業間的照會,金管會正著手研議修正《詐防條例》,希望將虛擬資產業者(VASP)納入跨業照會體系,透過即時資訊交換,全面掌握金流與幣流動態,更精準地打擊詐騙犯罪。他強調,待《虛擬資產服務法》上路後,相關的規管強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金管會與警政署合作建置的電子化通報平台已正式上線。童政彰說明,此平台能讓警方即時提供異常帳戶態樣給銀行,銀行若發現自身客戶帳戶符合異常特徵,便可透過跨行通報或凍結資產的方式,在款項匯出後立即退回潛在受害人帳戶,即使該帳戶尚未被列為警示帳戶,也能及時發揮攔阻效果。
金管會統計,金融機構的臨櫃關懷,今年上半年已成功攔阻7,660件詐騙案,攔截金額達59.47億元。金管會透過強化企業帳戶控管、推動跨業合作,並結合科技預警平台,共同應對不斷演變的詐騙挑戰,外資銀行未來也會加入聯防平台。
交通便利、開放區域ATM 成車手提款熱點
刑事局詐欺犯罪防制中心9日首度公布全國十大詐騙提款熱區,包含鄰近交流道或捷運站等交通便利處、大學校園等開放區域,並揭露提款車手常出沒時段為凌晨12時及下午1時後,提款時全程戴口罩且頻繁換卡是最大特徵;刑事局官網也已設置「車手專區」,提醒各界提高警覺。
刑事局指出,全國十大詐騙提款熱區包括:內埔學府郵局、朴子郵局、三重正義郵局、合作金庫三重分行、第一銀行西門分行、湖口郵局、統一西寧南門市、斗六鎮北郵局、台北南陽郵局、國泰人壽三峽海山通訊處。
刑事局分析,十大熱點遍布南北各地,但皆有交通便利(如鄰近交流道、捷運站)或大學校園等開放區域的特性,因可使車手快速進出、避人耳目,而成為提款首選之處。
近年來部分金融機構已陸續導入警語提醒、提款額度限制、人臉辨識等功能,以中國信託、兆豐銀行為例,已陸續研發辨識功能,展現高度社會責任。但刑事局認為,整體而言,目前全台ATM防詐功能仍待加強,能有效識別車手行為的設備尚屬少數,期盼更多金融機構能主動投入防詐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