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疊加計算 經部4策助中小企競爭

美國對台關稅採既有稅率疊加20%,目前僅歐盟、日本免疊加關稅,引發業界高度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提出4大對策力挺中小企業;工商協進會則呼籲政府加速釐清資訊。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根據美國7月31日簽署的最新行政命令,各國輸美產品的對等關稅,是在既有最惠國待遇(MFN)關稅稅率上,再加上命令所列的對等關稅稅率。依此原則,台灣目前適用稅率為「產品原有MFN關稅+20%對等關稅」。該計算方式並非新規,對等關稅暫緩期間即實施產品原有稅率疊加10%稅率。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10日質疑,經濟部釋出的報告中,未註明歐盟、日本的15%關稅是不需疊加,也未說明台灣的20%關稅還需要疊加基礎關稅,卻直接以15%對20%作表面比較,這等於把兩種完全不同的計算方式硬湊在同一份報告裡混淆視聽。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說,行政院4月4日已說明清楚,除歐盟例外,對各國皆是「MFN+對等關稅」。
對於有報導說部分業者不明白疊加的算法,經濟部貿易署副署長胡啟娟9日表示,貿易署詢問過一輪,各個公協會從4月以來都非常清楚,也說明相關會員廠商與業者都了解關稅計算方式。貿易署13日會再邀美國關務律師向業者說明通關實務。
郭智輝指出,台灣約有4.6萬家中小型出口製造業者,超過八成使用美元報價,受到關稅與匯率波動影響最直接。因此,經濟部將祭出4項對策,第一、導入AI(人工智慧)技術,助攻製造業降低生產成本;第二、鼓勵赴美布局,推動在美設置產業園區;第三、專注客製化、高值化的利基市場;第四、加速升級轉型、提供全球競爭力。
針對新台幣近期匯率波動,經濟部也推出「協助中小企業取得避險額度信用保證措施」,提供6千萬元避險交易保證額度,並在明年底前免收保證手續費,降低企業避險成本。
工商協進會盼資訊更透明
工商協進會9日表示,工商界肯定談判團隊為台灣產業爭取權益,但政府應加速釐清關鍵資訊、協助企業穩健因應,並提出4大建議:首先是針對疊加關稅、不同產業稅率,召開說明會具體說明;其次是對受影響的產業別或產品項目,公布完整清單;第三是設立專責窗口,確保業者獲取正確資訊;最後是優化申請現有補助及輔導流程。
全國總工會等勞工團體擔憂,關稅疊加效應若持續發酵,恐對傳統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廠商因不堪成本壓力而求售廠房,進而掀起失業潮。
進出口公會:業者早有準備
面對外界的質疑聲浪,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祕書長黃文榮則出面緩頰。他表示,美國4月宣布對等關稅後,經濟部貿易署已說明稅率採疊加計算,而且國內業者在出口裝船當天,就會向對方進口商說明目前稅率,產業界都有準備。
黃文榮指出,台灣很多訂單都趕在8月7日前出貨,爭取適用疊加10%的關稅。他說,期待政府提出的支持方案可以擴大,協助更多業者降低現有20%稅率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