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專家:車用晶片供應鏈或轉向歐洲

車用晶片供應鏈可能轉向歐洲供應商。圖為德國博世標誌。(JENS SCHLUETER / AFP)
車用晶片供應鏈可能轉向歐洲供應商。圖為德國博世標誌。(JENS SCHLUETER / AFP)

【記者侯駿霖/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對所有輸美半導體課徵100%關稅,為全球晶片供應鏈投下巨大變數。儘管亞洲科技圈傳出憂慮,但德國半導體專家芬特爾(Peter Fintl)認為,這看似一場貿易風暴,卻可能讓深耕車用晶片多年的歐洲製造商,帶來戰略上的轉機。

《明鏡週刊》報導,芬特爾表示,川普的關稅威脅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晶片產業是高度全球化的分工體系,從化學品、原物料到設備與封裝,環環相扣。他說,即使是在美國設廠的台韓大廠,也無法確定需滿足多少「美國製造」的比例才能豁免。

芬特爾分析,任何關稅壁壘都可能墊高成本、轉嫁消費者,但對於需求日益增溫的車用晶片,歐洲在此成熟製程上有競爭優勢,可望化危機為轉機。以電動車所需的微控制器(MCU)、系統單晶片(SoC)與功率半導體為例,許多都來自英飛凌(Infineon)、博世(Bosch)等歐洲巨頭。

芬特爾說,當美國汽車製造商為了規避亞洲進口晶片可能面臨的100%重稅時,便可能轉向供應鏈穩定、且已有長期合作基礎的歐洲廠商擴大採購。這將給予歐洲鞏固其利基市場的機會。他也坦言,美國希望自建晶片供應鏈的目標,實行困難度非常高,最終可能反映在消費端的產品售價上。◇

延伸閱讀
機密會議監督關稅談判 朝野無共識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憲判不必遵從?立委:拒破壞民主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核三重啟公投首場辯論 正反方激辯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7日接連兩起地震 東部外海規模6.2
2025年08月07日 | 11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