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20%對等關稅上路 許舒博籲工商界打團體戰

美國對台灣輸美商品加徵20%對等關稅,已於8月7日中午生效,對台廠出口帶來挑戰。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政府應將工商界作為對外談判的堅實後盾,整合國家資源「打團體戰」,並提出穩定匯率,協助拓銷新市場及對國際招商等三大策略,力求在台美談判中爭取與日、韓、歐盟同等的關稅地位。
許舒博表示,美國關稅若不調降,短期內恐衝擊扣件、汽車零組件、塑膠製品、水五金等銷美比例較高的傳統產業,引發轉單和失業潮。他強調,行政院編列超過900億元補助與貸款,只是應急措施,長遠之計仍是透過談判降低稅率。
許舒博向政府提出四大具體訴求:首先,匯率必須穩定,因新台幣升值形同變相加徵關稅;其次,政府應有效組織業者,以「國家隊」形式共同拓銷東南亞、歐洲等新市場;第三,透過舉辦大型國際展覽,吸引海外買家來台採購;最後,呼籲政府在任何對外談判時,應讓工商界充分了解或參與,並凝聚共識,才能整合資源作戰。
針對半導體100%關稅,許舒博分析,由於台積電等大型企業已在美投資布局,多數能取得豁免,衝擊相對有限,但對中小型或間接出口的業者仍需密切關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他認為,可思考透過普發現金等方式挹注內需,穩定國內經濟基本盤。
工具機業:競爭更不平等
前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直言,新關稅將使台灣工具機業在美國市場的立足點「更加不平等」。他分析,日、韓工具機輸美關稅從零調升至15%,而台灣卻是從原有的4.75%疊加20%,總稅率逼近25%,與競爭對手的差距顯著拉大。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表示,台灣工具機銷美產品年出口近4億美元,受對等關稅衝擊,已有部分業者正考量在美國當地進行輕量化組裝或模組化生產,以降低影響。同時,也有業者積極開拓印度、東協、歐洲等具潛力市場。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建議,政府應採取防禦性匯率調控,讓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回到33元區間,以維持出口競爭力。他也擔憂,高關稅可能引發國際供應鏈轉移,導致國內中小型供應鏈萎縮甚至斷鏈。
汽車零配件業:匯率影響更大
相較於工具機業,汽車零配件產業因大部分產品早在今年5月被納入美國232條款課徵25%關稅,因此業者多已提前因應。東陽、堤維西、聯嘉光電等大廠,已藉由在美國或墨西哥設廠的在地化供應優勢,大幅降低關稅衝擊。
和大工業則表示,已與客戶談妥關稅成本的轉嫁,認為新台幣匯率走勢的影響甚至大於關稅本身,顯示在地化布局與供應鏈議價能力,將是關鍵的避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