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好辛苦? 9成5感到壓力沉重

男性在生活中面對多少壓力?1111人力銀行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近95%自認有壓力,其中40.5%直言壓力「偏高」,有12.6%壓力自評達到81~100分。其中,壓力來源以「家庭經濟支出」為首(55.8%),其次為「工作時間過長」(40.5%)、「缺乏個人時間」(35.1%)。
30歲陳先生是專業導遊領隊,育有一名近兩歲的女兒,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三明治世代。平時除了本業,也兼職跑外送,月收入加總大約落在4萬5千元左右。陳先生與家人同住,平常有父母協助照料小孩,可省下一個月快2萬元的房租與小孩托育費,然而由於開銷大,包括孩子保險費、家庭日常開支等,每月只能存約5千元。
不過,陳先生靠著穩定儲蓄,已經湊齊第一桶金。他表示,等孩子滿兩歲、順利上幼兒園後,太太也計畫重返職場,夫妻倆期盼能成為雙薪家庭,一起為更穩定的未來而努力。
調查揭露,家庭與生活開銷讓許多男性喘不過氣。40.5%受訪男性透露,每月必須拿出7成以上薪資投入家庭支出;27%須貢獻一半薪水、12.2%將「全部」薪資上繳家用。主要開銷項目包括「日常家庭支出」(80.1%)、「房貸或租金」(55.8%)、「子女教養費用」(34.2%),顯示男性在家庭角色中,大多還是承擔財務主力。
雖然社會風氣逐漸轉向雙薪家庭模式,但根據調查,許多男性仍自覺在經濟上肩負主要責任。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莊雨潔表示,許多男性在步入婚姻與家庭前,已經開始替未來布局。數據顯示,52.2%的男性會積極儲蓄、準備房產;49.5%選擇跳槽尋求更高薪資;另有35.1%透過兼差、打工增加收入。
不婚不生 沒適合對象
沉重的經濟壓力使得 「不婚不生」 逐漸成為趨勢。在尚未成家受訪者中,42.3%坦言「沒有適合的對象」、40.3% 表示「薪水僅夠養活自己」、28.8%因「收入不穩定」而對婚育卻步。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指出,這份調查反映出男性工作者在成家議題上的高度責任感,也顯示他們願意付出更多勞力來建立家庭。但對於事業、收入的壓力若無法排解,恐怕成為壓抑的根源。
超過5成 支持夫妻婚後持續工作
至於婚後工作的安排,54%的男性支持夫妻雙方婚後仍維持工作,26.1%表示尊重對方意願;18%受訪者坦言處於「兩難」狀態,一方面希望雙薪能分擔家庭開銷,一方面又擔心家中缺乏照顧人手。
調查進一步詢問「養一個小孩需要多少家庭月收入才足夠」,最多人(29.7%)認為需10~15萬元,其次為8~10萬元(28.8%),數字顯示出家庭開支與育兒成本的現實壓力。
莊雨潔表示,根據主計總處5月公布最新統計,臺灣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總薪資雖已逼近6萬2千元,但由於職業別差異明顯,例如:服務業平均月薪僅3萬6,574元。在物價節節高升的當下,薪水調升幅度卻有限,要達成雙薪收入10萬元以上,對許多家庭而言不容易。而從這樣的調查結果,不難看出長期低迷的生育率背後,有結構性因素。
4成6男性壓力只能自己吞
男性面對龐大壓力如何紓解?調查結果也顯示,最多人會選擇「保持沉默、自行消化」(46.8%),其次為「放空、睡覺」(43.2%),「旅行放鬆」則占35.1%排名第三。不少男性傾向壓抑情緒,但壓力未能適當排解,反而可能因長期累積而出現心理風險,非常值得關注
另外,詢問男性最希望企業能提供哪些支持措施時,前三名依序為:「重視生活平衡、彈性工時與遠距工作制度」(76.5%)、「增設男性心靈假、比照女性生理假」(72%),以及「推動育兒與家庭友善制度」(40.3%),這也顯示出男性雖然期待在工作中獲得肯定,但也渴望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理解與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