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海8.8強震 引發多國海嘯警報

俄羅斯東部外海於當地時間週三(7月30日)上午8時25分(台灣時間7時25分)發生芮氏規模8.7至8.8的強震,震源深度約19.3公里,引發最高達4公尺的海嘯,太平洋多國隨即發布海嘯警報,包括日本、夏威夷、台灣等地。
日本與夏威夷部分地區已下達撤離命令,台灣首次針對海嘯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並觀測到蘭嶼出現12公分海嘯波。專家警示,此次強震釋放能量相當於8千顆原子彈,未來可能有規模7以上餘震。
堪察加半島附近 強震頻繁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顯示,震央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側,最初報告地震規模為8.0,後上修至8.7或8.8,為歷史上第六強地震。
中央氣象署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地震規模達8.8,堪察加半島位於太平洋板塊向西北方向隱沒至鄂霍次克微板塊的位置,此處因板塊碰撞形成火山與深海溝,且海溝長度較長,容易醞釀大規模地震,歷史上強震頻繁。自1900年以來,該區已發生133次規模7以上地震,其中有12次規模8以上,包括1952年規模9.0的強震,當時引發12公尺巨浪。
堪察加半島未傳出重大傷亡
俄羅斯媒體報導,堪察加半島多處建築受損,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市一間幼兒園受波及。海嘯已抵達堪察加半島,淹沒北庫里爾斯克(Severo-Kurilsk)港口小鎮,當地居民已疏散。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門表示,部分海岸觀測到3至4公尺海嘯浪潮,南部小鎮塞韋羅庫里爾斯克已下達撤離命令。當地衛生部長梅利尼科夫指出,多人因逃生受輕傷,包括一名女子在機場航廈受傷及一名民眾跳窗逃生,目前傷者狀況穩定,無重傷通報。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表示,震後已出現多起餘震,最大規模達6.9,但預期不會再有更大地震。
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警告,夏威夷西北部島嶼、俄羅斯及日本沿岸可能出現超過2.7公尺的大浪,日本預估浪高可達3公尺。日本氣象廳升級海嘯警報,北海道等地民眾被疏散至高地,政府成立災害應變小組,部分地區如宮城縣石卷港、北海道十勝港等地已觀測到40至50公分的海嘯。仙台機場因警報關閉,航班停飛。一名58歲女性於駕車避難期間不慎墜崖,最終不治。
美國西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及阿拉斯加則進入海嘯觀察或預警狀態。夏威夷也針對部分沿岸地區下令民眾撤離。
關島、菲律賓、帛琉等地也發布海嘯警報。東京大學地震學者酒井慎一表示,淺層地震可能對遠距離地區造成顯著海嘯威脅。
台灣首度開設海嘯應變中心
中央氣象署發布海嘯警報,首次針對海嘯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調派23架搜救機及14艘艦艇待命,沿海地區進行安全巡查。中央氣象署也發布海嘯警訊,請民眾遠離海邊。吳健富說明,海嘯波在深海移動速度快,接近淺海時減速並堆高,東部沿海最先受影響。觀測顯示,這波海嘯警報持續期間,潮位最高地點為蘭嶼,在下午4時9分測得約12公分高,其餘在台東成功、小琉球、屏東東港皆測得7公分高,影響有限。
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黃色警報,預計海嘯將對浙江、上海等地造成影響,預測浙江北部、上海最大海嘯波分別為40公分和30公分。
專家警示全球地震進入活躍期
台灣颱風論壇指出,海嘯並非普通的海浪,是由海底地震引發的大規模海水水位變動,可能伴隨多次海水快速退潮與強烈回湧,極具危險,「請勿驚慌,但務必小心,提高警覺!」
貼文PO出後,引起許多網友恐慌,紛紛留言「台北港目前沒封港北海岸應該還好,希望這次災難所有人都平安」、「30公分就足以破壞了,有些地勢比海平面低的村莊還是要嚴防」。
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此次強震能量相當於8千顆原子彈,目前已出現規模6.9和6.3的餘震,未來可能有規模7以上餘震。他指出,發生大地震前可能出現三個跡象:包含規模7地震出現、南北極區地震異常,以及規模6地震頻率急增。他認為目前這些條件均符合,顯示全球地震已進入活躍期。
竜樹諒預言 再度引起熱議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其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到「2025年7月5日將發生大難」,預測一場大地震可能引發海嘯,影響日本和台灣等地。這一預言在2025年7月5日當天引發廣泛討論,甚至有超過20萬人守夜觀察,但當天僅發生小型地震,預言未實現。
部分網友在X平台上推測,竜樹諒的預言可能因「日期隨意設定」而未精準指向7月5日,但7月內應保持警覺。例如,7月20日俄羅斯堪察加半島附近曾發生規模7.4的前震,與7月30日的規模8.8地震位置相近,引發部分人聯想這可能是預言的「延後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