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特斯拉大單難救三星代工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證實與三星電子簽下165億美元車用晶片訂單。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證實與三星電子簽下165億美元車用晶片訂單。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張原彰/綜合報導】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28日證實,已與三星電子(Samsung)簽下165億美元(約新台幣4,896億元)的車用晶片訂單。外界原解讀此舉有助提振三星代工業務的頹勢,然而,英國《金融時報》卻持不同看法,認為這筆訂單不足以推動三星復甦,反而突顯其在技術上落後台積電的劣勢。

《金融時報》指出,三星在德州的新廠特別需要這筆訂單,尤其該廠存在因缺乏客戶而成為閒置產能的風險。報導分析,馬斯克考量的是,在有限的晶圓廠選擇下,是否有藉此讓供應商互相競價的可能。儘管合約細節未公開,但特斯拉應已談到不錯的價格。

報導續稱,三星為了讓閒置產能開工,有足夠動機提供優惠條件。相較之下,訂單滿載的台積電則沒有必要削價競爭。不過,報導也提到特斯拉這筆訂單確實對三星有益,不僅能讓工廠掛上知名客戶的招牌吸引其他大客戶,還能獲得額外的管理顧問服務,因為馬斯克計畫親自協助提升生產效率。

特斯拉選擇三星五大原因

對於特斯拉向三星下車用訂單,知名分析師陸續發表分析。分析師陸行之解讀背後有五大原因:分別是價格便宜、特斯拉可完全控制產線、特斯拉與三星不存在利益衝突、馬斯克較龜毛的個性,以及分散風險。

陸行之特別指出,蘋果當初離開三星,考量的除了技術與台積電的差異外,還包括三星本身也製造智慧手機,與蘋果存在競爭關係。他強調,到目前為止,三星尚未正式踏入電動車及機器人製造領域,因此在這個領域,台積電「不與客戶競爭」的傳統優勢便不復存在。陸行之也提到,馬斯克曾表示三星德州廠離特斯拉工廠很近,可隨時進廠協助三星改善生產線,這是台積電可能不會答應的條件。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表示,若特斯拉的AI 6晶片能順利量產,晶片設計與製造將是馬斯克旗下事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優勢。透過三星,他們可更彈性規劃並取得成本更低的晶片。如果AI 6生產不如預期,對特斯拉而言,最壞的狀況就是將訂單轉回台積電。

郭明錤總結,對三星電子而言,雖然不見得能在先進製程全面追趕台積電,但至少也找出了讓客戶參與製造的新商業模式。◇

延伸閱讀
藍營籲總統內閣改組、順應新民意
2025年07月28日 | 3天前
關稅未決 台6月景氣燈號續亮綠燈
2025年07月28日 | 2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