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笠原分析罷免失敗:不代表認同中國

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資料照。(記者林倩玉/攝影)
日本政治學者小笠原欣幸。資料照。(記者林倩玉/攝影)

【記者梁凱晶/綜合報導】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台灣罷免活動落幕後,接受《產經新聞》專訪,分析此次罷免結果。他指出,罷免案的失敗,並不意味著台灣年輕世代轉向「認同中國」,但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可能加劇。

柯文哲支持者流向國民黨

小笠原認為,這次大罷免的結果可以解讀為「國民黨立委親中」的說法被多數選民否定。在這次罷免案中,部分原本支持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選民,轉而將票投給了國民黨。他解釋,這並非因為這些年輕人認同中國,而是出於對執政黨的不滿,希望透過支持在野黨來表達抗議。

他表示,目前批判民進黨最強烈的是年輕世代。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不滿民進黨未能有效回應低薪、不穩定就業、高房價等問題。他們普遍認為,「我們雖然不希望統一,但有必要與中國對話。也不認為中國會立刻侵台,反而因為民進黨政府對中國強硬,才導致情勢緊張。」當然,也有不少年輕人支持賴政府「絕不向中國低頭」,可見年輕族群內部也出現分裂。 

年輕世代對中國看法兩極化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年輕世代對中國的看法呈現兩極化趨勢。一部分年輕人對中國抱持著更為開放和包容的態度,甚至可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感興趣。然而,另一部分年輕人則對中國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對於中國在國際上的強勢姿態,以及對台灣的文攻武嚇感到反感。

小笠原警告,對中國而言,這將是非常有利的局面,今後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滲透行動可能進一步深化。◇

延伸閱讀
藍白籲執政黨:放下身段溝通
2025年07月27日 | 3天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