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罷免方心情低落 醫籲暫離政治訊息

726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罷免25案全部沒通過,醫師提醒,「選後症候群」的影響可能才剛開始。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726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罷免25案全部沒通過,醫師提醒,「選後症候群」的影響可能才剛開始。示意圖。(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

726大罷免首波投票落幕,罷免25案全部沒通過,醫師提醒,「選後症候群」的影響可能才剛開始。重症醫師黃軒表示,選舉症候群不是醫學上的診斷,但卻是在選舉結果公布後,人們可能經歷到的心理變化起伏與生理不適。

黃軒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想像一下,你全心投入一場重要的比賽,費盡心力支持你心中的隊伍,結果塵埃落定,卻不是你期待的結局。那種失落、沮喪、憤怒、焦慮甚至是被背叛的感覺,這些瞬間湧上心頭情緒起伏,就是選後症候群可能帶來的衝擊。

黃軒說,「選後症候群」並不是醫學上的診斷,但它確實描述了一系列在選舉結果公布後,人們可能經歷到的心理變化起伏與生理不適,這就像一場漫長的心理戰,你的情緒會隨著選戰的白熱化而起伏,而結果揭曉的那一刻,就像引爆點,情緒的壓力瞬間釋放或累積。

有研究指出,政治事件確實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黃軒說,一篇發表在 Front. Polit. Sci.上的研究便探討了政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發現重大政治事件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選舉期間,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大量的政治資訊和激烈的討論,這可能加劇焦慮和壓力,選後發現周遭朋友或家人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也可能產生摩擦或疏離感,另外,選舉結果可能會讓人對國家的未來走向感到不確定甚至恐懼,進而產生焦慮。

對此,黃軒建議,如果正在經歷選後症候群的影響,可以從五個方面緩解心情,包括「接受你的情緒、暫時與政治保持距離、重新連結生活、尋求支持、運動與健康飲食」。

黃軒說,選後這段時間,試著減少政治新聞的閱讀或是避免和政治立場不同的人進行激烈辯論,給自己一個「數位排毒」的機會,讓大腦休息一下,多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上,畢竟選舉的輸贏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結果,並繼續向前,政治不僅是公共事務,更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27日也表示,另一方面,對於投票結果喜悅過度亢奮,也可能持續沉浸在勝選情緒,無法好好休息、處理日常事務,甚至會因過度強調自己的選擇而影響人際關係。如果選後過度低落或亢奮的情緒持續2週以上,並且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如上班、上課、家庭活動等,專業的心理支持團體可以提供諮詢,幫助放下過多的情緒,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重新出發。◇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