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監管限制台積美廠產能 美財長促鬆綁

台積電擴大在美國的投資,以生產美國本土晶片,但恐怕仍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晶片需求。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長班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喊話,指出台積電在美國面臨過度監管的問題,導致生產美國所需要的半導體比率不夠。台積電美國產能不夠的問題,並非沒有跡象,還傳出以往多由台積電獨攬的蘋果M系列晶片,不排除也將下單英特爾。
據雅虎財經報導,班森特在《All In Podcast》節目中說,台積電在美國的四百億美元的晶圓廠區投資案進度緩慢,原因之一,是他們正在應付當地的監管人員,「這些晶片廠行動太迅速,但只要一變更計畫,就有監管人員來說,『跟原先設計不符,我們要你停工』」。
班森特坦言,台積電希望在亞利桑那州興建一座巨型晶圓廠系統,但在建廠困難下,可能無法供應美國的在地晶片需求,「在美國,我們讓建廠變得非常困難。」
他說,環境法規已導致美國去工業化,現在要讓在美國建廠變得容易,就必須降低監管障礙,「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排除建廠的阻礙,以及不要過度監管」。
報導說,台積電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也是輝達、蘋果的關鍵供應商,目前台積電正加速推動在亞利桑那州的擴展,該公司計畫其第二廠於2027年投入生產,並預計先進的2奈米製程產能30%最終來自亞利桑那廠。
傳英特爾14A製程有望搶到蘋果訂單
另外,據《Wccftech》及《9to5mac》等媒體報導提到,英特爾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季度財報指出,如果未能獲得14A的主要外部客戶,或者該製程未能達到關鍵里程碑,或許放緩甚至取消14A及以下製程技術的開發。
不過,知名蘋果分析師蒲得宇(Jeff Pu)發布報告稱,英特爾正在向其客戶提供14A製程設計套件(PDK)的初期版本樣品,輝達和蘋果目前似乎都對此感興趣,不排除他們有成為 Intel 14A 採用者的可能。
報導分析,過去M系列晶片製造是台積電獨家承攬的業務,但在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中,擁有英特爾作為第二來源(尤其是美國晶圓廠)可能可以降低不少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