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陸食品業潛規則 鹽油成廚房殺手

從震驚全中國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到油罐車混裝食用油醜聞,中國食品安全危機四伏。資深媒體人劉歌近日發影片稱,日常三大基礎食材:食用鹽、食用油、調味品暗藏「隱形威脅」,提醒消費者警惕「廚房殺手」。
資深媒體人、高級健康管理師劉歌日前在影片中稱,中國家庭普遍對日常飲食中的潛在健康風險缺乏警惕,若從鹽、調味品、食用油這三大核心食材長期攝入不明成分或劣質產品,消費者可能最終陷入「廚房-藥房-病房」的循環,「如果你吃的東西裡邊很複雜,可能你經常就要跟藥房打交道;如果持續吃三到五年,你可能就跟病房打交道;吃五年以上你很有可能永遠走不出來了。」
她特別提醒消費者,中國部分市售鹽產品出現「過度潔白、入口苦澀、質地鬆散如沙」等異常現象,這極有可能與非法添加增白劑、防結劑等物質有關;而在調味品方面,許多產品表面看似無害,實則充斥著各種化學添加劑、增鮮劑、保色劑等,「配料表越複雜,說明產品越脫離天然原料,越需要警惕。」
針對食用油行業,劉歌援引業內技術人員說法稱,目前中國市場上常見的沙拉油、調和油、米糠油、玉米油等產品,普遍存在溶劑萃取技術被濫用、原料反覆榨取等情況。這些油品的原料來源多為「邊角餘料」,嚴重背離了商家宣傳的「冷榨」、「物理壓榨」等承諾。即便標籤明確標註「壓榨」,也可能利用行業標準漏洞,透過化學溶劑「合規」出油,再經過反覆加工以去除異味和顏色,嚴重誤導消費者。
劉歌表示,受限於行業壓力與利益考量,她無法在公開影片中直接點名具體品牌或化學成分,但她強烈呼籲消費者:「寧可把錢花在廚房健康上,也不要把錢花進藥房和病房。」她還提醒,對牛奶、麵粉等日常主食,同樣需要警惕其中可能隱藏的化工成分與偽健康概念。
她建議,家庭飲食應回歸本真,最大限度的減少化工添加劑的攝入。在選購食品時,消費者應格外謹慎,盡量避開那些過度精煉、過度處理,甚至使用基因改造原料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