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衛星報廢近60年 再度發出訊號

一顆報廢將近60年的通訊衛星突然發出強烈的無線電訊號,而且被澳洲天文學家偵測到,令人費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024年6月,澳洲科廷大學科廷電波天文學研究所副教授詹姆斯(Clancy James)與同事使用澳洲平方千米陣探路者(ASKAP)無線電波望遠鏡陣列,偵測到奇特的無線電訊號。
詹姆斯表示,他們偵測到的訊號很短,只持續大約30奈秒(nanosecond),但非常強烈,他們不知道它是如何產生的。有天文學家認為,可能來自磁星(magnetar)。磁星是死恆星的緻密殘骸,具有強大的磁場。
然而,這個訊號似乎來自距離地球非常近的地方,近到不可能是天體。詹姆斯與同事發現,訊號距離地球僅約4,500公里,來源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報廢通訊衛星「中繼二號」(Relay 2)吻合。
「中繼二號」1964年發射升空,它是前2年發射的「中繼一號」升級版,用於傳遞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訊號,曾轉播1964年東京夏季奧運會。
3年後(1967年),「中繼二號」的任務結束,它的兩臺主要儀器都發生故障,最終被報廢,變成了太空垃圾。此後,一直繞著地球運行,直到詹姆斯和他的同事探測到它發出奇怪的訊號。
這顆報廢的衛星為何還會發出訊號?詹姆斯說,有兩種可能原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衛星金屬外殼累積的靜電突然釋放,產生短路現象。「中繼二號」是早期的衛星,使用的材料比現代衛星更容易累積靜電。
另一種可能原因是衛星被微隕石(小於1公厘太空岩石)高速撞擊,在撞擊點產生高溫電漿(又稱等離子體),進而釋放短促的無線電波。但這種情況必須滿足非常嚴格的條件,所以發生機率較低。
詹姆斯表示,他們試圖偵測來自太空中的「快速電波爆發」,但如果衛星也能產生這種爆發,他們就必須非常小心了。這意味著在進行太空觀測時,天文學家必須更加留意來自人造衛星的可能干擾。
他說:「隨著越來越多的衛星升空,這類實驗將變得更加困難。」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